解惑疾病

生薑可以治脫髮嗎

文章來源:蝌蚪五線譜

每年冬天都是“養生”重災區, 今年也不例外。 “生薑治脫髮”的“傳說”, 就像雪花一樣, 寒風一吹, 旋即捲土重來。

其故事大都相似, “我以前經常掉頭發, 後來堅持用生薑擦頭皮”, 或者, “後來用生薑煮汁, 塗抹頭髮”, 結果都很喜人, “生薑改善了局部血液迴圈, 頭髮從此就再也沒掉過, 梳都梳不下來”。

果真如此麼?

依據形態不同, 人的皮膚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有毛的薄皮膚, 一種是無毛的厚皮膚。 前者覆蓋身體的大部分區域, 後者則主要分佈在那些需要忍受機械性摩擦的地方, 比如掌蹠和指(趾)屈側面。

皮膚的結構

我們的重點, 自然是前者。

頭皮等部位, 之所以能長出頭髮, 是因為具有毛囊。

愛看科技新聞的朋友, 應該知道, 這兩年幹細胞是研究人員的寵兒。 通俗來講, 一般的細胞, 其內部具有一套指令, 只能進行有限次數的分裂, 幹細胞則不受此約束。

在毛囊上, 也有一種幹細胞, 稱之為毛囊幹細胞。 它在毛細血管的滋潤、營養、調控下, 以一定的週期生出毛髮。 具體來說, 毛髮的生長週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稱之為生長期, 約3年, 這個時候毛髮是不斷生長的, 每天生長0.27-0.4毫米, 最終可以長到50釐米左右;

第二個階段, 稱之為退行期, 約3周, 這個階段的毛髮不再生長, 進入較為穩定的狀態;

第三個階段, 稱之為休止期,

為期約3個月, 毛髮凋亡脫落。

臨床上的脫髮, 按其原因, 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因為化療等原因引起的, 這是接受相關治療不得不承受的代價, 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

第二種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比如因盤狀紅斑狼瘡(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DLE)導致頭髮斑禿, 盤狀紅盤狼瘡是紅斑狼瘡的一種, 屬於自身免疫性結蹄組織病, 病人的免疫系統發生“叛亂”, 和正常組織 “內訌”, 對於這種情況, 即使生薑對於局部毛髮缺損有效, 只要原發病依然存在, 脫髮就會不斷發生, 所以, 早日就醫, 在遵從醫囑, 治療原發病, 是最佳原則。

第三種, 就是毛囊自己的問題了, 雄激素性脫髮是其中非常典型、發病率較高的一種。 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 可能會認為, 這是只有男人才會患的疾病,

其實不然, 女性患者雖然較少, 但並不罕見。

雄激素性脫髮表現為毛髮休止期延長, 客觀上, 使生長期/休止期比例顯著下降, 與此同時, 毛囊密度和體積逐漸縮小, 最終導致毛髮變短變細, 容易脫落。

雄激素性脫髮的原因, 目前尚不明確, 不過, 大量研究表明, 雄激素性脫髮跟雄激素異常代謝分不開。 雄激素包括睾酮(T)、二氫睾酮(DHT)、脫 氫異雄酮(DHEA)等。 不管是哪一種, 它都要和相應受體結合, 才能起作用, 而人體的毛囊中, 恰恰具有著豐富的雄激素受體。 這一受體和雄激素結合後, 可以 形成激素-受體複合物, 與特異的DNA序列相互作用, 調控基因轉錄, 表達新的蛋白質, 從而使細胞功能得到改善。 有研究顯示, 和非脫髮患者或者脫髮患者非脫 發區相比,

脫髮區的雄激素受體表達更為集中, 這可能雄激素脫髮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

生薑的主要成分是姜酚和薑醇。 在貓身上做的測試表明, 薑醇確實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對於豚鼠的離體心臟做的相關實驗, 也表明, 一定濃度的薑酚 (1×10-6~3×10-5 mol)對左心房、右心房都有增加收縮能力的作用。 [2]不過, 一來, 這些資料建立在生薑提取物灌注上, 生薑擦頭皮、薑汁塗抹頭髮有沒有用?存疑。 二來, 正如前文所說, 雄性激素性脫髮是激素水準和局部受體的問題, 這些不得到改善, 單純改善血液迴圈, 只怕會起到反作用。

進一步的研究更指出, 姜醇、薑酚等物質, 可以延長毛髮的休止期, 並且抑制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凋亡。 也就是說,

生薑不僅不能治療脫髮, 而且, 有可能加重病情。 [3]

愛美之心, 人皆有之, 誰不想有頭茂密美麗的頭髮呢?雖然脫髮的原因還沒有被徹底搞清楚, 但是臨床上, 針對雄激素性脫髮等常見病, 已經有了價格較為低廉、療效較為顯著的方案, 何必非要求助於效果不清還有可能起到反作用的生薑?(作者:拓拔黑)

參考文獻:

1、葉萌, 辛李甯, 程寶文, 等。 雄激素性脫髮相關研究進展[J]。 國際遺傳學雜誌 ISTIC, 2015, 38(3)。

2、姜程曦, 林良義, 宋嬌, 等。 姜中姜酚和薑醇的研究進展[J]。 中草藥, 2015, 46(16): 2499-2504。

3、Miao Y, Sun Y, Wang W, et al。 6-Gingerol inhibits hair shaft growth in cultured human hair follicles and modulates hair growth in mice[J]。 PloS one, 2013,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