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8歲兒童走路腳尖著地

對於八歲的兒童來說, 走路仍然是腳尖著地, 這說明孩子出現了肌張力增高的情況, 作為家長來說應該及時的向醫生提供具體的病史, 尤其是有沒有早產的情況, 在出生的時候是不是有缺氧的現象, 或者是出現了宮內窘迫, 這種現象叫做小兒尖足, 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畸形, 需要及時進行良好的治療。

什麼是尖足

小兒尖足, 即寶寶站立時足尖著地, 兩腿交叉, 往往提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宮內發育異常、早產等多種因素引起的運動及姿勢異常。 小兒尖足有生理性尖足和病理性尖足, 即正常的和異常的。

病理性尖足往往提示寶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腦損傷或腦發育異常, 需要引起家長足夠重視。 而生理性小兒尖足:一歲以內正常嬰兒, 在生長發育階段會出現一過性尖足, 主要在4個月左右扶站立位蹦跳階段和10個月左右開始持續站立階段,

隨著生長發育尖足會消失, 這種即為生理性尖足。

由於4月和10個月階段的尖足現象既可能是生理性尖足也可能是病理性尖足, 家長難以區分, 建議到兒保部門進行檢查鑒別。 其實小兒尖足有可能是腦癱引起的。 腦癱、是指從出生後一個月內腦發育尚未成熟階段,

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征。 腦癱是可以預防的。

母親在確定懷孕後, 應定期健康檢查:

注意排除難產的因素, 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應積極治療。 保證營養, 防止早產。 避免不必要的服藥。 按預產期選擇好產院, 有準備地進行安全分娩。 嬰兒出生後, 應該做好保護措施。 重點保護未成熟兒, 窒息、重症黃疸嬰兒, 並進行必要的處理;如吸氧、進保溫箱等。

尖足, 並不可怕, 只要早發現並進行早期干預治療, 大部分孩子是可以治癒。 在6個月之前干預稱為早期干預, 3個月之前稱為超早期干預, 不要錯過寶寶治療的黃金時期。 小兒尖足應及早到當地兒保康復科進行診治。

常用翻身訓練(一) 訓練時, 將患兒取仰臥位, 訓練者也可用雙手分別握住患兒兩臂上舉過頭, 將兩臂左右交叉, 從而帶動患兒身體向兩邊側轉身。 (二) 患兒取仰臥位, 訓練者, 訓練者握其兩腳踝部, 向左翻時, 右腿曲向左側扭動, 並同時逗引其頭向左側旋轉,

這樣身體的重心就隨著頭, 腿的帶動翻過來, 這樣很好得訓練了肢體的轉移重心, 上下肢得以協調。 (三) 患兒取仰臥位, 訓練者握其兩腳踝部, 讓患兒向左翻身時, 使患兒右腿屈曲, 跨過左腿中線, 使左臂屈曲, 並逗引其頭部慢慢向左傾斜使患兒身體隨著球的滾動來完成翻身動作。 (四) 患兒橫躺在楔形墊的斜面上, 斜面可以輔助患兒軀幹的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