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常見的服用方法有哪些 具體服用方法如下
中藥在用於治療疾病的時候需要講究服用的方法和服用的時間, 那麼中藥常見的服用方法有哪些呢?
服用方法
中藥一般服法是一付湯藥每天分兩次溫服,
具體服用方法介紹如下:
溫服
一般藥物均宜溫服, 藥煎好後放一會兒, 待其不冷不熱時服。 如平和補益藥物。
熱服
凡傷風感冒的藥, 宜趁熱服下, 以達到發汗目的;祛寒通血脈的藥也如此, 以利於祛寒活血。
冷服
在藥液冷卻後服。 一般是指解毒藥、止吐藥、清熱藥, 均應冷服。
頓服
是指藥性峻烈的小劑量湯藥, 要一次服完。 目的在於使藥物在不傷正氣的情況下, 集中藥力, 發揮其最大效應, 如通便、化瘀血藥等。
頻服
凡咽喉病者、嘔吐病者, 宜採用頻服的方法, 緩緩服下, 能使湯藥充分接觸患部, 較快見效。
此外, 使用峻烈藥與毒性藥時, 宜從小量開始, 逐漸加量, 見效了就要立即停藥, 千萬不要過量, 以免發生中毒和損傷人體正氣。
服用中藥5點禁忌及注意
1.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生蘿蔔, 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 特別是服用人參、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
2.黃瓜、冬瓜等生冷食物性多寒涼, 難以消化。 生冷類食物還易刺激胃腸道, 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
故在治療“寒症”服中藥, 如溫經通絡、祛寒逐濕藥, 或健脾暖胃藥, 不可吃多吃寒性的食物。
3.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茶, 因為茶葉裡含有鞣酸, 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 減低療效。
其中銀耳和阿膠, 忌與茶水同服, 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生成分堿等產生沉澱, 影響人體吸收。
注意:如平時有喝茶習慣, 可以少喝一些綠茶, 而且最好在服藥2小時後再喝。
4.服用中藥期間, 如進食葷膩食物, 勢必影響中藥的吸收。 比如牛肉、狗肉、羊肉等。
若是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 更要拋棄葷腥油膩的食物。
5.中藥治療疾病可以標本兼治療, 而且運用中藥的副作用小。
特別是正規三甲中醫院, 已經放棄很多有毒性, 但具有藥效但副作用很大的中藥。
即便是如附子等有毒的中藥,
但是因為中藥需要肝臟和腎臟代謝。 因此, 如果有肝病和腎病(乙肝也算), 一定要提前告訴醫生。
即便是最常見, 最溫和的中藥, 如果是肝臟有疾病的病人, 也容易出現藥物性肝炎。
大家都知道是藥三分毒的道理, 但是現代的中藥已經摒棄了很多毒副作用太大的一些藥品, 但是要想服用中藥, 還是要到正規的醫院去, 諮詢過醫生才可以放心的吃, 千萬不能認為自己的病並不嚴重, 所以自己買了中藥吃, 這樣是不對的。
上一篇:喝中藥會過敏嗎 過敏有哪些症狀表現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中藥服用方法中藥服用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