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紫蘇藥食兩用有些什麼講究?

紫蘇在中國種植約有2000年歷史, 明代李時珍曾記載:“紫蘇嫩時有葉, 和蔬茹之, 或鹽及梅鹵作菹食甚香, 夏月作熟湯飲之。 ”可見紫蘇在中國人的飲食中很是常見。 中國人用紫蘇烹製各種菜肴, 常佐魚蟹食用。 在日本則多用於料理, 尤其在吃生魚片時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 在中國少數地區也有用它入茶。

紫蘇別名桂荏、白蘇、赤蘇等, 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具有特異的芳香, 葉片多皺縮捲曲, 先端長尖或急尖, 基部圓形或寬楔形, 邊緣具圓鋸齒, 兩面紫色或上面綠色, 質脆。 嫩枝紫綠色, 斷面中部有髓, 氣清香,

味微辛。 紫蘇全身都是寶, 蘇子、蘇葉、蘇梗皆可食用或入藥。

《本草求真》記載:紫蘇專入肺, 兼入心、脾, 味辛, 溫。 背面俱紫, 辛溫香竄, 五月端午採用。 凡風寒偶傷, 氣閉不利, 心膨氣脹, 並暑濕泄瀉, 熱閉血衄、崩淋, 喉腥口臭, 俱可用此調治。 取其辛能入氣, 紫能入血, 香能透外, 溫可暖中, 使其一身舒暢, 故命其名曰蘇。 李時珍謂其同橘皮、砂仁, 則能行氣安胎;同藿香、烏藥, 則能快氣止痛;同麻黃、葛根, 則能發汗解肌;同川芎、當歸, 則能和營散血;同木瓜、厚樸, 則能散濕解暑;同桔梗、枳殼, 則能利膈寬中;同杏仁、萊菔子, 則能消痰定喘。 蘇子長於降氣開鬱, 消痰定喘。 蘇葉長於發汗散寒。 蘇梗長於順氣安胎。

紫蘇除了上述諸多作用外, 還有神奇的解毒功能。

相傳東漢末年的一天, 名醫華佗在一家酒店裡小飲, 巧遇一群青年正在比賽吃螃蟹, 吃空的蟹殼堆了一大堆。 華佗上前勸他們說:“吃多了會鬧肚子, 還可能有生命危險。 ”這群青年不但不聽他的勸告, 反而大吃不止。 當天, 這群青年和華佗都投宿在這家酒店裡。 半夜時, 吃螃蟹的幾名青年大喊肚子痛, 有的痛得在地上打滾。 由於當時還沒有治療這種病的良藥, 華佗非常著急。 忽然, 華佗想起一次他在采藥時, 見到一隻小水獺吞吃了一條魚, 肚子撐得像鼓一樣。 它一會兒下水, 一會兒上岸, 顯得很難受。 後來, 它爬到岸上, 吃了些紫綠色的草葉, 不久便沒事了。 華佗想, 那種紫色的草葉能解魚毒, 估計也能解蟹毒。 於是他立即喚醒徒弟到郊外去采了些那種紫色的草,
又立即煎湯給幾個青年服下。 過了一會兒, 幾個青年的肚子果然不痛了。 青年們這才知道他就是名醫華佗, 個個對他的醫術讚不絕口, 並拱手稱謝。 華佗心想, 這種藥草還沒名字, 病人吃了它確實會感到舒服, 今後就叫它“紫舒”吧!後人把它稱作“紫蘇”。

現代藥理研究, 紫蘇醛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真菌及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還可抗凝血、抗氧化、抗癌、提高子宮內膜酶活性, 其作用與孕酮相同。 更為神奇的是, 蘇子可增強學習記憶功能, 其有效成分紫蘇子油能促進小鼠學習記憶功能, 且該作用與小鼠腦內的核酸蛋白質及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含量有關。

紫蘇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質及營養成分,

成為一種倍受世界關注的多用途植物, 經濟價值很高。 俄羅斯、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對紫蘇屬植物進行了大量的商業性栽種, 開發出了食用油、藥品、淹漬品、化妝品等幾十種紫蘇產品。

(作者系北京市朝陽中醫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