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和砭石
針灸的歷史由來已久, 而遠古時代在針灸最開始出現的時候的形態是怎麼樣的呢?今天小編帶你走進針灸和砭石的故事。
傳統的針刺療法起源于砭石。 砭石是一種銳利的石塊, 主要被用來切割癰 腫、排膿放血和用它刺激人體的穴位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可以說是最早的醫療工具, 對此我國的古書中也有記載, 如《內經》說“,東方之域, ……其病皆為 癰瘍, 其治宜砭石”。 《說文解字》也說“砭, 以石刺病也”。 具體說明了砭石是通過刺人體來治病的。
那麼, 砭石是怎麼會被用來治病的呢?
在原始社會, 人們為了生存往往要與大自然作鬥爭, 常常在較為惡劣的環境中幹活。 因而會被尖石、樹枝、荊棘等劃破、撞傷皮膚, 甚至會碰破皮膚而流血;但偶然也有在碰傷或流血之後, 卻使原有的疾病減輕或消失了。 經過反復多次重現後, 人們自然會認識到刺激人體的某一部位或使之流血,
一般認為用砭石治病起於新石器時代。 當時人們已經掌握了打制、磨制的技術, 能夠製造較為精細的石器。 砭石的形狀主要是根據它的用途而定。 如用作穿刺的做成劍形、針形, 一般稱為針石。 用作切割的做成刀形, 一般稱鑥石。 這已經從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證, 如1963年在內蒙多倫旗頭道窪新石器時期遺址中, 出土了一枚經過加工的石針, 針長為4.6釐米, 針身呈四方形, 一頭呈尖狀.一頭呈扁平的半圓狀, 有刃口, 既可用來針刺又可用於切割。
隨著砭石的廣泛應用與實踐, 人們又發明了骨針與竹針。 當已經有能力燒制陶器時,
對人體的某一部位進行溫熱刺激, 以達到治病的目的, 這種方法稱為灸法;灸法產生于古人用火取暖。 人們在烤火中祛散了寒涼, 得到了溫暖, 同時體會到原有的疾病或疼痛卻因此而減輕或消失, 於是就用獸皮或樹皮等包上燒熱的石塊、砂士等, 貼敷在身體的某一部位以局部取暖, 解除一些病痛。 這就是原始的熱熨法。 人們又逐步改善這種熱熨
灸所用的燃料, 一開始往往用雜草樹枝等, 以後逐步發展到木炭灸、竹筷灸、艾灸、硫磺灸、雄黃灸、燈草灸等, 而最常用的是艾灸。 因為艾葉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等功效,
到此, 你是不是對針灸學的來源又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呢?歡迎閱覽欄目的其他板塊進行更深入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