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枳殼酒方的功效與作用

說起中藥中的藥酒, 很多人都聽說過, 藥酒在我國傳統醫學的歷史可以說是源遠流長, 而且在很多的古早的醫藥典籍中就記載了藥酒治病的例子。 枳殼酒方就是一種傳播範圍很廣的藥酒,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枳殼酒方——(赤遊風)

赤遊風又名“遊風”、“赤遊丹”。 多因脾肺燥熱, 或表氣不固, 風邪襲於腠理, 風熱壅滯, 營衛失調所致。 滯於血分則發赤色, 名赤遊風或赤遊丹;滯于氣分則成白色, 名白遊風。 癥見突然發作, 遊走不定, 皮膚紅暈、光亮、浮腫, 形如雲片, 觸之堅實, 搔癢, 灼熱, 麻木。 多發於口唇、眼瞼、耳垂及胸腹、背部等處。

亦可伴有腹痛、腹瀉嘔吐等癥。 與現代醫學的“血管神經性水腫”相似。 以下介紹兩種治療本病的藥酒, 供選用。

(《聖濟總錄》)

【配方】枳殼(去瓤麩炒)、柏白皮各半斤、五葉草一斤。

【制法】上三味, 細�v, 生絹袋盛, 以酒一鬥浸七日。

【主治】治刺風遊風。

【用法】每溫飲一盞, 並服不妨, 常令有酒力佳。

說明︰《普濟方》同上。

以上就是對枳殼酒方的詳細介紹, 我們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它的製作方式, 而且在喝的時候, 也不能過多, 否則對身體也不會有太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