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脈管炎是怎麼回事,有這些症狀

脈管炎也叫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和我們常見的動脈硬化還是有區別的, 臨床上引起脈管炎常見的原因就是吸煙, 感染, 患上了脈管炎會有發冷, 疼痛, 皮膚色澤發生改變等症狀。

(1)發涼和感覺異常:患肢發涼、怕冷是常見的早期症狀。 患部體表溫度降低, 尤以趾(指)端最明顯。 因神經末梢受缺血性影響, 患肢(趾、指)可出現胼胝感、針刺感、麻木或燒灼等感覺異常。

(2)疼痛:也是早期症狀,

起源於動脈痙攣, 因血管壁和周圍組織內神經末梢感受器官受刺激所引起, 疼痛一般並不劇烈。

(3)間歇性跛行:是因動脈內膜炎和血栓形成而閉塞所產生的一種特殊表現的缺血性疼痛。 即當病人行走一段路程後, 小腿或是足部肌肉發生脹痛或抽痛,

如果繼續行走, 則疼痛加重, 不得不止步, 休息片刻後, 疼痛迅即緩解, 再行走後疼痛又複出現, 這種症狀為間歇性跛行。 隨病情進展, 行走距離逐漸縮短, 止步休息的時間增長。

(4)靜息痛:病情繼續發展, 動脈缺血更加嚴重, 疼痛劇烈而持續, 即使肢體處於休息狀態時, 疼痛仍不止, 稱之為靜息痛。 夜間尤甚, 肢體抬高時加重, 下垂後疼痛可稍減輕。 病人日夜屈膝撫足而坐, 徹夜不眠。 有時甚至將患肢下垂於床旁, 以減輕疼痛, 若併發感染, 疼痛更為劇烈。

(5)皮膚色澤改變:因動脈缺血而致皮膚蒼白, 伴有淺層血管張力減弱而皮膚變薄者, 尚可出現潮紅或發紺。

(6)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足背或脛後動脈, 尺或橈動脈的搏動, 隨病變進展而減弱乃至消失。

(7)營養障礙:患肢長期慢性缺血, 組織發生營養障礙, 表現為皮膚乾燥、脫屑、皸裂、汗毛脫落、趾(指)甲增厚、變形和生長緩慢、小腿肌肉鬆弛、萎縮、周徑變細。 病情發展惡化, 肢端組織缺血嚴重, 終至產生潰瘍或壞疽。 多為幹性壞疽, 先在1個或2個趾的末端或趾甲旁出現, 然後累及整個趾。 開始時趾端乾枯發黑, 壞死組織脫落後形成經久不愈潰瘍。 此時肢端疼痛更加劇烈, 病人日夜不能入睡, 胃納減少, 消瘦軟弱, 面色蒼黃乃至貧血。 若併發感染, 呈濕性壞疽時, 則出現高熱、畏寒、煩躁不安等毒血症症狀。

(8)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約1/2的病人在發病前或發病過程中, 在小腿或足部淺靜脈, 反復出現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表現為受累淺表靜脈呈紅色條索、結節狀,

伴輕度疼痛, 急性發作持續2~3周後, 症狀消退, 過一段時間又重複出現, 病情自數月或數年而不被病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