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膝關節出汗是怎麼回事

很多朋友在夜裡會不知不覺地出現盜汗的情況, 這類情況時常會預示著身體狀況的不佳。 如果膝關節出汗, 那麼很有可能是身體過於虛弱所導致的, 同時也不排除某些疾病的可能。 那麼在中醫方面, 膝關節出汗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他的盜汗情況又怎麼解釋, 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以中醫觀點來看, 夜間盜汗有可能是氣虛或陰虛造成, 如果是氣虛引起的盜汗, 一般是血管擴張功能不好, 可用補中益氣東加減方來調整, 心血不足造成的盜汗, 心悸少寐, 宜補血養心, 以歸脾東加減方來治療;如果是陰虛體質引起, 身體出現燥熱症, 也會有盜汗的情況, 此時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方來改善, 又陰虛火旺的盜汗, 五心煩熱, 宜滋陰降火, 用之以當歸六黃東加減方, 但仍建議由中醫師鑒別診斷後, 再服藥改善。

盜汗分為兩種, 一種是屬生理性的;一種屬病理性的。 現代醫學認為, 小兒代謝旺盛, 活潑好動, 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 屬生理現象。 證名, 出自《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 又稱寢汗。 指入睡後出汗, 醒後即止。 多屬虛勞之症, 尤以陰虛者多見。 詳見虛勞盜汗、陰虛盜汗條。 中醫的說法是“陰虛則盜汗”, “陽虛則自汗”。

睡眠中出汗稱之為“盜汗”。 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 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 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的一種病徵。 《金匱要略·水氣篇》中“食已汗出 ,又常暮盜汗出者 ,此勞氣也。 ”《景嶽全書·汗證》指出:“自汗盜汗亦各有陰陽之證 ,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 ,盜汗必屬陰虛”。

另外張景岳在《景嶽全書·汗證》裡還有“自汗盜汗 , 亦各有陰陽之證, 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 盜汗必屬陰虛。 ”且臨床尚有因陰虛而陰損及陽的陰陽兩虛, 由血瘀而致水濕內停的血瘀與水濕並見等等, 辨證時更需詳審, 所以又細分為:陰虛盜汗、陽虛盜汗、氣虛盜汗、血瘀盜汗、血虛盜汗、濕阻盜汗、外感盜汗。

可選用中成藥二至丸、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等。

盜汗是人在睡熟後不自覺的出汗, 醒後即止, 汗收後感覺煩熱的一種症狀。 多因陰虛內熱, 迫汗外泄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