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醫學專家支招健康度過寒冷季

近來, 本市迎來了入冬以來最強的一次冷空氣, 冬天的氣息越來越濃厚。 一些冬季高發病也開始抬頭, 本市各大醫院呼吸科、消化科、心臟科、神經科和骨科都出現了入冬以來首次就診高峰。 本市第三中心醫院的各科專家向市民支招遠離冬季高發病。

感冒哮喘慢阻肺開始發威。 該院呼吸科張納新主任醫師說,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 這幾天氣溫驟降, 冷空氣刺激後氣道免疫力下降, 氣道反應性增高, 由此可引起咳嗽、胸悶甚至哮喘、呼吸困難等, 有家族史、體質敏感的人會嚴重一些。 這也是近期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病情反復或加重的患者明顯增多的重要原因。

專家建議:體質弱的人寒冷天氣最好減少出門, 出門時可以戴口罩, 增加衣服, 重視頭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著涼。

一夜寒冬老胃病多發作。 該院消化科李庭紅副主任醫師說, 天氣轉涼的時候就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 因為低溫的刺激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 影響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迴圈, 從而引發急性胃痙攣、胃潰瘍、胃腸炎等胃腸道疾病。

專家建議:胃病患者到了這個季節要特別注意保暖, 防止腹部受涼。 在飲食上也要注意暖胃養胃, 多喝些熱水, 少吃冷食, 按時吃飯。

初冬降溫心臟很“受傷”。 該院心臟科劉迎午主任醫師說, 這幾天降溫後, 冠心病、心梗等病人明顯增多。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對天氣變化的敏感性很高, 特別是寒冷天氣。 初冬氣溫變化大, 突然的寒冷刺激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 出現急性心肌缺血, 誘發心絞痛, 甚至心肌梗死。 天氣轉冷, 戶外活動減少, 血液黏稠度增加, 容易形成血栓, 誘發心梗。 另外, 氣溫驟降, 血管收縮, 血壓升高, 也容易出現心肌缺血。 另外, 冬季呼吸道感染多發, 易誘發肺炎, 這也會造成心臟負荷過重, 成為心梗的重要誘因。

專家建議:冬季老年人要注意保暖, 合理用藥控制血壓。 如果有胸悶、隱痛或心慌等情況, 即使發作時間很短, 也要格外重視。

氣溫驟降, 腦梗“說來就來了”。 該院神經內科張靜主任醫師說, 冬季是腦梗的高發季節, 有些老人晚上上廁所或是早上一起來就發生中風了。

這是因為氣溫驟降, 晝夜溫差懸殊, 低氣壓、高濕度, 都容易刺激體內控制血管活動的神經, 造成小動脈血管的持續痙攣, 使得血壓驟然上升, 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專家建議:一旦發現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眩暈伴嘔吐等症狀時, 必須高度警惕, 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中風急救分秒必爭做到三早:早識別、早求救、早溶栓。

天冷謹慎行動防骨折。 該院骨科江漢主任醫師說, 寒冷天氣, 腰椎疾病、關節疾病和骨折病人都開始增多。 這是因為冬天氣溫低, 人的血管收縮, 肌肉和韌帶柔韌性較差, 對關節的保護力度減弱, 運動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骨折或脊柱、關節損傷。

另外, 為了防寒保暖, 冬季人們通常穿得比較臃腫, 動作靈活性、身體協調性都受到影響, 加之冬季人體骨骼僵硬脆弱, 很容易失去平衡摔倒受傷。

專家建議:老年人在寒冷的天氣裡儘量減少出行, 出行時最好有人陪伴或者輔助拐棍等, 不要穿易滑的塑膠底鞋。 無論室內還是室外鍛煉, 都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 預熱身體、伸展四肢。

朱廣苓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