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脈的脈象有哪些特徵?
在古代的時候, 因為醫學還不發達, 所以人們診斷身體疾病的方法也很古老, 比如傳統的把脈, 直到今天, 把脈這種診斷方式還在流行, 實際上, 人的身體有非常多的脈象, 每一種脈象都反映著人的身體機能, 這其中就包括浮脈,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知道浮脈的脈象特徵, 所以下面介紹這方面的知識。
浮脈的脈象特徵:
浮脈是28種基礎脈象之一, 也是臨床常見的脈象, 其脈象表現與正常脈象有明顯的差異, 其重點就是“輕取即得, 按之則減”或“舉之有餘, 按之不足”。 可以以外感疾病初期(如感冒)者的脈象為練習, 只要稍加練習和體會, 不難掌握。
浮脈脈象
《瀕湖脈訣》有雲:浮脈惟從肉上行, 如循榆莢似毛輕。 三秋得令知無恙, 久病逢之卻可驚。
定義
輕取即得, 重按稍減而不空, 舉之有餘, 按之不足。 浮脈的部位表淺、浮在皮膚上, 手指輕按即可摸到搏動, 重按稍減,
次數
一息(一呼一吸)四至(次), 閏(或)以五至, 相當於每分鐘70-80次, 與正常脈象無差別。
脈位
表淺、浮在皮膚上
脈形
不大不小, 寸關尺三部均可觸及
脈勢
從容和緩, 柔和有力
節律
節律一致
綜合分析, 浮脈與正常脈象相比, 僅是在脈位有所變化,
易混淆脈象區分
洪脈與浮脈在浮取時脈體均清晰, 其區別是洪脈應指力量常大於浮脈, 在中取時脈力並不減弱, 反較浮取時增強;而浮脈輕取有力,
主病
主表證
表實證、表虛證、虛陽浮越證
表像分析
浮脈主表, 反映病邪在經絡肌表部位, 邪襲肌腠, 衛陽奮起抵抗, 其病輕淺, 外邪剛進入人體, 人體的正氣尚強, 脈氣鼓動於外, 脈應指而浮, 故浮而有力
相兼脈主病
臨床常見的脈象很少是單純的浮脈, 而多是多種脈象相兼出現, 增加了脈診的難度, 從而對醫者指下感覺有更高的要求。 下面就簡單介紹幾種相兼脈象及主病, 供初學者練習體會之用。 可以周邊親友患病者為物件, 細細體會指下感覺, 並與健康者比較, 從而提升脈診能力。
浮緊脈多見於外感寒邪之表寒證, 或風寒痹病疼痛
浮緩脈多見於風邪傷衛, 營衛不和的太陽中風證
浮數脈多見於風熱襲表的表熱證
浮滑脈多見於表證夾痰, 常見於素體多痰濕而又感受外邪者
浮、細、虛三種脈象的複合脈, 主病以濕、虛為多, 可見於胃腸型感冒、急性胃腸炎等
脈診並不難, 只要用心體悟, 便能掌握, 靜下心來, 不驕不躁, 方可學會脈診, 學好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