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慈姑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Cí Gū Yè

【英文名】leaf of Oldworld Arrowhead

【別名】剪刀草、密州剪刀草、水慈姑、慈姑苗

【來源】

藥材基源:澤瀉科植物慈姑或野慈姑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agittaria trifolia L. var. sinensis(Sims) Makino [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 f. sinensis (sims) Makino;S.sinensis Sims;S.sagittifolia arct. Non L.;S.trifolia L. var. edulis(Sieb. Ex miq.)Ohui ]2.Sagittaria trifolkia L.[S.sagittifolia L.var. angustifolia Sieb.;S.trifolia L.var.angustefolia(Sieb.)Kitagawa]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鮮用或切段曬乾。

【原形態】

1.慈姑, 多年生直立水生草本。 有纖匐枝, 枝端膨大成球莖。 葉具長柄, 長20-40cm;葉形變化極大, 通常為戟形, 寬大, 連基部裂片長5-40cm, 寬0.4-13cm, 先端圓鈍, 基部裂片短, 與葉片等長或較長, 多少向兩側開展。 花葶同圓錐花序長20-60cm;花3-5朵為1輪, 單性, 下部3-4輪為雌花, 具短梗, 上部多輪為雄花, 具細長花梗;苞片披針形;外輪花被片3, 萼片狀, 卵形, 先端鈍;內輪花被片3, 花瓣狀, 白色, 基部常有紫斑;雄蕊多枚;心皮多數, 密集成球形。 瘦果斜倒卵形, 直徑4-5mm, 背腹兩面有翅;種子褐色, 具小凸起。 花期8-10月。

2.野慈姑,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 根莖橫生, 末端膨大或否。 葉柄基部漸寬, 鞘狀, 邊緣膜質;挺水葉箭形, 葉片長短、寬窄變異很大,

通常頂裂片短於側裂片, 比值為1:1.2-1:1.5, 有時側裂片更長, 頂裂片與側裂片之間縊縮, 或否。 花葶直立, 挺水, 高(15-)20-70cm。 花序總狀或圓錐狀, 長5-20cm, 分枝1-2枚, 具花多輪, 每輪2-3花, 苞片3枚;花單性;花被片反折, 外輪花被片橢圓形或廣卵形, 內輪花被片白色或淡黃色;雌花1-3輪, 心皮多數, 兩側壓扁;雄花多輪, 雄蕊多數, 花絲長短不一, 通常外輪短, 向裡漸長。 瘦果倒卵形, 具翅, 背翅多少不整齊。 種子褐色。 花、果期5-10月。 1.慈姑, 多年生直立水生草本。 有纖匐枝, 枝端膨大成球莖。 葉具長柄, 長20-40cm;葉形變化極大, 通常為戟形, 寬大, 連基部裂片長5-40cm, 寬0.4-13cm, 先端圓鈍, 基部裂片短, 與葉片等長或較長, 多少向兩側開展。 花葶同圓錐花序長20-60cm;花3-5朵為1輪, 單性, 下部3-4輪為雌花, 具短梗,
上部多輪為雄花, 具細長花梗;苞片披針形;外輪花被片3, 萼片狀, 卵形, 先端鈍;內輪花被片3, 花瓣狀, 白色, 基部常有紫斑;雄蕊多枚;心皮多數, 密集成球形。 瘦果斜倒卵形, 直徑4-5mm, 背腹兩面有翅;種子褐色, 具小凸起。 花期8-10月。

2.野慈姑,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 根莖橫生, 末端膨大或否。 葉柄基部漸寬, 鞘狀, 邊緣膜質;挺水葉箭形, 葉片長短、寬窄變異很大, 通常頂裂片短於側裂片, 比值為1:1.2-1:1.5, 有時側裂片更長, 頂裂片與側裂片之間縊縮, 或否。 花葶直立, 挺水, 高(15-)20-70cm。 花序總狀或圓錐狀, 長5-20cm, 分枝1-2枚, 具花多輪, 每輪2-3花, 苞片3枚;花單性;花被片反折, 外輪花被片橢圓形或廣卵形, 內輪花被片白色或淡黃色;雌花1-3輪, 心皮多數, 兩側壓扁;雄花多輪, 雄蕊多數, 花絲長短不一,

通常外輪短, 向裡漸長。 瘦果倒卵形, 具翅, 背翅多少不整齊。 種子褐色。 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沼澤、水塘, 常栽培于水田。

2.生於湖泊、池塘、沼澤、水田等水域。

資源分佈:1.分佈於南方各地。

2.分佈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南及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化學成份】慈姑全草含慈姑醇(sagittarol)

【藥理作用】消腫, 解毒

【性味】味苦;微辛;性寒

【歸經】心;脾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化瘀;利水消腫。 主咽喉腫痛;黃疸;水腫;惡瘡腫毒;丹毒;瘰鬁;濕疹;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30g;或搗汁。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注意】不宜久敷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研敷蛇蟲咬。

2.《本草圖經》:塗敷諸惡瘡腫及小兒游瘤丹毒。

3.《綱目》:調蚌粉塗瘙痱。

4.《重慶草藥》:(全株)解毒消腫,

治魚口, 兼能治糞毒。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