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腎結核

概述
腎結核多發生在20~40歲的青壯年, 約占70%。 男性較女性為多, 約為2∶1。 約占90%的腎結核為單側性。 左右側別差不多。

病因
腎結核多起源於肺結核, 少數起源於骨、關節結核。 原發病灶的結核桿菌經血行進入腎, 在腎皮質形成多發性微結核灶, 如人體免疫力較低, 則發展為腎髓質結核, 即臨床結核。

症狀
腎結核在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 只在尿液檢查時可發現異常, 如尿液酸性、含少量蛋白、有紅、白細胞, 可查到結核桿菌。
1.尿頻、尿急和尿痛:腎結核的尿頻的症狀具有發生最早、進行性加重和消退最晚的特點。 少數病例可由於輸尿管病變導致早期閉塞,

結核病變不能延及膀胱而不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2.血尿和膿尿:較為常見。 血尿可為肉眼或顯微鏡下血尿, 常與尿頻症狀併發, 多為終末血尿, 多由膀胱結核所致。 少數病例可由於腎內病變而引起全程肉眼血尿。
3.腎區疼痛和腫塊:腎結核一般無明顯腰痛。 患側腰痛常在晚期形成結核性膿腎或病變延及腎周圍時出現。 併發對側腎積水時可出現對側腰痛。
4.全身症狀:多不明顯。 晚期腎結核或合併其他臟器活動性結核時可出現低熱, 盜汗、消瘦及貧血等症狀。

檢查
尿液檢查:尿常規為酸性, 有少量蛋白及紅、白細胞。 24小時尿結核桿菌檢查是診斷腎結核的重要方法。 尿中確實查到結核桿菌對診斷腎結核有決定性意義。


膀胱鏡檢查:膀胱粘膜可見充血、水腫、結核結節及潰瘍等以三角區及患例輸尿管口附近為明顯。 晚期膀胱結核使整個膀胱充血、水腫、呈一片通紅。
X線檢查:X線檢查在確定腎結核的診斷, 明確病變的部位、範圍、程度及對側腎臟情況等方面有決定性意義。
B型超聲檢查:早期無異常發現。 腎組織明顯破壞時, 多出現異常波型並伴有腎體積增大。 結核性膿腎則在腎區出現液平段。
同位素腎圖檢查:患腎功能減退時表現為排泄延緩, 甚至無功能。 對側腎積水時出現梗阻性圖形。

治療
腎結核是全身結核病的一部分, 故在治療上必須既重視全身治療, 又注意局部治療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具體說來就是一方面予以抗結核藥物, 適當休息、日光照射和足夠的營養, 另一方面根據需要施行手術切除病腎或病變組織, 以達到縮短療程, 提高療效的目的。
(一)抗結核藥物治療:單純藥物治療的基本條件為病腎功能尚好和尿液引流無梗阻。 藥物治療的適應症為:①臨床前期腎結核;②病灶較小的腎結核;③雙側或獨腎結核屬晚期不宜手術者;④身體其他部位有活動性結核, 暫不宜手術者;⑤患者同時患有其他嚴重疾病, 暫不宜手術者;⑥配合手術治療。
(二)手術治療:腎結核的手術治療包括腎切除術、腎部分切除術和腎病灶清除術。 手術方法的選擇取決於病變範圍 、程度和對藥物治療的反應。
1.腎切除術:破壞範圍較大的單側腎結核,
單側結核性膿腎、鈣化腎、如對側腎功能良好, 均適應腎切除術。 兩側腎結核, 一側破壞嚴重、腎功虧損而另側病變較輕, 足以代償時, 應在抗結核藥物配合下切除重側病腎。
2.腎部分切除術:局限在腎臟一極的病灶, 經長期藥物治療未見好轉, 或併發腎盞漏斗部狹窄致尿液引流不暢者, 適應腎部分切除術。
3.腎實質近表面處形成的結核空洞, 與腎盞不通且藥物治療無效者, 可行腎病灶清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