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雙十一後想剁手 這是得了購物後悔綜合征

網購已成為目前生活的一個常態, 在一項題為《顧客主導市場》的調查報告中顯示, 中國人網購熱情頗高, 在接受調查的中國消費者中, 約七成每週至少網購一次, 是歐洲消費者的近四倍、美國和英國消費者的近兩倍。

張小姐是一家公司的行政, 一直是單身狀態, 每個週末總是無所事事的她, 即使沒什麼要買的也喜歡到各個電商平臺逛逛, 每次都會因為促銷降價等原因而買一大堆用不著的東西。 如果這一段遇到不順心的事, 瘋狂採購也成為她緩解煩惱與壓力的選擇。 但花錢那一刹那的爽快卻往往很快消失, 隨之而來的是錢包乾癟的心痛與採購來的無用品堆積如山的煩惱。

不買難受, 買了後悔?其實這是buyers remorse在作祟:部分人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時內心就會產生特別的衝動, 哪怕是對自己來說毫無用處或者是重複購買的商品, 都會不假思索地大掏腰包。

如果看見了不買, 心裡就會堵得慌, 但往往買了之後又後悔。 這種衝動常常演變為內心的罪惡感和焦慮不安。 醫學界對病態購物行為的分析結果顯示, 男女購物狂的比例大約為1:9, 年齡大致為18至30歲, 年輕購物狂的比例更占多數, 而且得了購物後悔綜合征的類型也形形色色:

衝動型購物狂

在商家打折、送禮、限量發行的蠱惑下, 時常會莫名油然而生一種購物衝動。 結果是, 花很多錢買回一些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

佔有型購物狂

對某一類型的東西超出使用需要的、無節制的購買, 而且東西買回家可能從未拆開, 但是下次還買。

自戀型購物狂

不管是逛街還是在網上購物, 只要是一眼就喜歡的東西, 必定要買買買,

如果看好了再貴也要買, 好像是不能擁有他人生就不完美了。

療傷型購物狂

在購物的瞬間感到莫名的快樂, 生活中卻依然愁眉苦臉, 所以購物成為尋找快樂最好的途徑。

瘋狂購物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一件對心理有好處、對經濟沒好處的行為,

如非必要, 還是要根據自身需求理性購物, 可別讓購物這件事影響了生活水準和生活品質。

()獨家專稿, 歡迎分享, 轉載請注明出處。
投稿及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