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為什麼父母越老,越覺得難相處?

有次回家發現父親開始吃軟的東西, 母親開始頻繁的染頭髮, 才突然發父母都已經老了, 總覺得自己還沒有長大。 父母的脾氣也開始變得奇怪起來。 動不動一句話就可能引發家庭矛盾。 那個一直在我們背後任勞任怨的父母開始變了, 並不是我們變的不孝順, 有的時候也沒法理解父母的一些做法,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跟上了年紀的父母相處呢。 就請看看下面是怎麼說的吧。

很多兒女都有這樣的感受:和年紀大的父母相處越來越困難。 他們的心情說變就變、很容易大起大落。 剛剛在公園溜得挺開心, 回家後又覺得電視不好看、沒意思而唉聲歎氣;明明說好了假期一起去旅遊, 可臨出發時又擔心自己體力不夠而臨時動搖。

其實, 這都是“心理斜坡”在作怪。 老年人交往空間的相對封閉、身體健康的日漸滑坡、生活和工作上成就感的減少, 使得他們的心情也隨之走下坡路,

遇到不順利的事情, 很容易向消極的情緒轉化, 如不及時制止, 他們的情緒可能越來越糟糕, 陷入穀底。 這個時候, 家人要及時觀察到他們的情緒變化, 像個“杠杆”一樣, 把老人的心情重新“撬”起來。

兒女對老人的這種“情緒杠杆”, 應當是多維的。 首先, 他們對老年生活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時, 特別是剛退休的時候, 可以充當爸媽的生活參謀和策劃師, 讓他們重新找到生活方向的樂趣所在。 比如建議他們和鄰居們一起, 每天結伴參加一些紅歌隊、秧歌隊等, 既能強身健體, 又能打發寂寞。 其次, 對於老人積極的行為, 晚輩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起到正面的回饋和激勵作用。 比如, 經常誇讚他們看著比實際歲數年輕、出的點子好,

幫助他們保持愉悅的心情。 最後, 平常生活中, 用自己的積極言行感染老人, 引導他們發現和感受陽光的一面。 比如帶著小孫子常回家看看, 用孩子們的旺盛的生命力, 帶給老人快樂和生活的勇氣。

父母衰老我們是沒有辦法阻止, 但是我們可以使父母的老年生活更快樂。 要讓他們正確認識到自己的衰老, 更能樂在其中。 父母做牛角尖的時候, 我們不要一味的死強, 要有耐心的跟父母講道理, 父母老了有時候更像個孩子, 就讓我們拿出對待孩子的耐心和細心來對待自己的父母吧。 讓父母開開心心的度過自己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