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藤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Shēnɡ Ténɡ
【英文名】stem of Common Stelmatocrypton
【別名】羊角藤、冷水發汗、水逼藥、大花藤、香根藤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蘿藦科植物須藥藤的莖藤。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lmatocrypton khasianum(Benth.) H. Baill.[Periploca khasiana Benth]
採收和儲藏:夏、秋採集。 切片曬乾。
【原形態】纏繞木質。 具乳法;莖淺棕色, 具有突起的皮孔, 嫩枝有短柔毛, 莖與根有香氣。 葉對生, 近革質;葉柄長約5mm;葉征橢圓形, 長7-17cm, 寬2.5-8cm, 先羰漸尖, 基部楔形, 兩面無毛, 鮮時綠色, 幹後淡棕紅色;側脈約7對。 花小, 黃綠色, 4-5朵排列成具短梗的腋生聚傘花序;花萼5裂, 內面基部有5個腺體;花冠近鐘形, 花冠近鐘形, 花冠簡短, 裂征5,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山谷、雜木林中或路旁灌木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雲南、貴州、廣西等地。
【化學成份】根含4-甲氧基水楊醛(4-Methoxysalicylaldehyde)。
【性味】甘辛;溫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行氣通絡。 主感冒;咳嗽;脘腹脹痛;風寒濕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5g;或研粉。
【各家論述】
1.《雲南中草藥》:發散風寒, 舒筋活絡, 溫胃止痛。 治風寒感冒, 胃寒疼痛,
2.《雲南思茅中草藥選》:祛風解表, 溫中行氣, 止痛。 治感冒, 流感, 頭痛咳嗽, 氣管炎, 胃痛, 食積氣脹。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