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深秋滋補湯的五大禁忌

1、吃錯季節

拿季節時令來說, 按照中醫理論, 春天適宜補肝, 夏天補脾胃, 秋天潤肺, 冬天補腎。 相反, 如果不懂得中藥材的特性, 胡亂做藥膳,

很可能適得其反。 秋季要以清補為主, 鴨湯或鴿子湯比較適合。

2、藥量沒準兒

真正藥膳的量是有規範的, 拿“當歸黃芪烏骨雞”這道經典藥膳來說, 當歸和黃芪兩味中藥與烏骨雞的重量比應為1:100, 即一隻重1000克的烏骨雞, 當歸和黃芪加入10克為宜。 但很多主婦將中藥入菜前, 抓一把, 根本不稱分量。

3、一款湯全家老小吃

事實上, 一種藥膳不可能適合所有的人。 尤其是慢性病患者, 絕不能不分青紅皂白, 不問寒熱虛實盲目進補。 否則, 不僅無效, 反而危害健康。 因為大多數藥膳都含有專門治療某種病症的中藥, 用藥不對症或用藥不適合體質, 哪怕是平和的補藥, 同樣有害。

4、地域區別

比如在四川, 由於地理上偏熱、偏濕, 所以吃辛辣而導致上火的幾率小。 而北京氣候乾燥, 辣椒吃多了就容易上火。

5、藥材亂放

一份價格低廉的蟲草煲老龜, 宣稱具有滋補雙體、健脾利濕、壯腎補血等功效。 專家表示, 蟲草成本太高, 很容易買到偽劣假冒品, 如果有, 也只是一些蟲草菌絲而已, 基本達不到以上功效。

還有一些常見的藥膳更加離譜。 如“十全大補火鍋”, 不分青紅皂白, 投進八角、桂皮、茴香、當歸、黃芪等辛燥活血藥, 再加入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 有陰虛內熱的人吃後豈不“火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