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新生兒耳朵畸形最好半歲前矯正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任珊珊通訊員劉文琴、高敏倩)寶寶呱呱墜地, 很多老人抱起新生的孫輩左右端詳, 往往用“耳朵長得好不好”來斷定孩子“有沒有福氣”。

實際上, 新生兒耳廓畸形極為容易被忽略。

今年2月中旬, 4月齡女嬰小瑩(化名)被抱進了耳鼻喉科診室。 原來, 她一出生, 就被發現“耳朵長得有點怪”:左耳耳廓上部皮膚短缺, 耳後溝不太明顯, 軟骨發育不良, 耳輪部稍微向前捲曲, 看上去就像耳朵上半部“藏”了起來。

“這屬於‘隱耳’, 是一種先天性耳廓形態畸形。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楊海弟副主任醫師說, 孩子剛剛過了無創矯治耳廓形態畸形的最佳時間窗, 但好消息是, 隱耳的矯治效果要比其他先天性耳廓形態畸形要好, 還可以通過佩戴耳模矯正器來“亡羊補牢”。 經過19天的矯正, 複查時, 小瑩初步恢復了正常耳廓形態。

未滿月寶寶矯正耳形效果最佳

以前, 即使早期發現了耳廓畸形, 也只能觀察, 沒有任何辦法解決, 輕微的畸形將伴隨孩子終身, 嚴重的畸形則需要等到6歲~7歲在全麻下進行手術治療, 不僅費用高, 創傷也比較重。

近年來, 國內外紛紛開展耳模矯正, 通過佩戴器耳模矯正可有效、無創地矯正超過90%的耳廓形態畸形。 楊海弟指出, 這種無創矯治耳廓形態畸形的最佳治療時間段是從出生第7天到第30天之間, 治療週期是2周。 超過30天的嬰兒也可以接受治療, 但是治療時間將可能延長2~6周, 治癒率亦不低。 如果大於6個月的嬰兒, 基本上無法進行無創矯正。

半歲後求醫學齡期才能手術

楊海弟指出, 新生兒期耳朵具有可塑性, 這時耳軟骨的重要組成成分,

即透明質酸在起作用, 而透明質酸在孕激素的刺激下會增高。 嬰兒脫離母體後6周內, 體內孕激素還會維持相對高的水準, 6周後會迅速下降。 如果是母乳餵養, 孕激素下降速度會延緩些。 在美國大量臨床使用證明, 出生30天內的嬰兒使用耳模矯正器2周, 塑形效果最佳。

如果拖延到孩子半歲才求醫, 那麼只能等到6~7歲後接受全麻+有創矯正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