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治療鼻出血的小偏方

鼻出血的中醫防治

鼻衄即鼻出血, 由於春天陽氣上升, 發病率較高。 《內經》指出:“春善病鼽衄。 ”導致鼻出血的原因很多, 由鼻腔局部病變引起者占多數, 由全身疾病引起者亦不少見。

鼻腔出血常為一側。 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常呈現小血管擴張, 表皮脫落, 是鼻中隔易出血區, 差不多有半數鼻出血皆源於此, 特別是春秋氣候乾燥及炎夏高溫季節, 鼻黏膜乾燥, 血管破裂最為常見。 另一個出血原因是外傷。 此外, 鼻咽部炎症、腫瘤亦是鼻出血的常見原因。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衄, 多由於感染發熱性疾病引起血管中毒性損害,

鼻黏膜充血、腫脹致使毛細血管破裂出血。 高血壓導致小血管動脈壓升高, 心臟病、支氣管炎導致靜脈壓增高亦常引發鼻出血。 血液性疾病(血小板減少、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動脈硬化、風濕熱以及維生素缺乏症(C、K)、化學藥品與化學中毒等, 均可引起鼻出血。 此外, 鼻出血與月經週期有密切關係, 在經前期出現稱為倒經。

發生鼻出血, 患者一定要保持鎮靜。 因半數以上患者系鼻中隔前下部出血, 病人可用手指將出血側鼻翼向內壓迫於鼻中隔前段, 或用收縮血管的藥物如麻黃素液或腎上腺素浸濕棉球, 或用濕棉球蘸雲南白藥塞於出血鼻腔, 並用手指壓迫鼻翼部, 出血多可制止。 冷敷頸部、頭額部也有一定作用。

若鼻腔反復多次出血, 特別是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區的出血, 以及毛細血管瘤破裂出血, 目前既簡單又可靠的方法是用鐳射治療。 若是鼻腔乾燥或萎縮性鼻炎所致出血者, 可用一些油劑藥物治療。 對全身疾病引起的鼻出血, 除重視原發疾病治療外, 採用中藥治療最好。

中醫認為, 衄血主要是由於(肺、胃、肝)火熱偏盛, 迫血妄行, 血溢清道而出血。 感染、發熱性疾病, 高血壓, 倒經等引發的鼻出血多屬於此。 治療應以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為主要原則。 筆者用個人經驗方瀉火涼血止衄湯(生地、丹皮、赤芍、蒲黃、丹參、梔子、黃芩、制大黃、茜草、白茅根、仙鶴草、生甘草)為基礎方, 臨床因外感風熱引起的鼻衄, 可加薄荷、荊芥、金銀花、連翹;若胃火盛者加石膏、黃連;肝火盛者加龍膽草、白芍、代赭石;止血還可加藕節炭、側柏炭;引邪下行加川牛膝;陰虛血熱加麥冬、玄參。

若臨床屬氣虛不攝血者, 則當採用攝血養血止血法, 方用人參歸脾湯加阿膠、生地、炮薑等治之。

反復微量出血, 或頑固性的出血患者應及時到醫院詳細進行局部及全身檢查。 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的中老年患者鼻出血時, 一定要量一量血壓, 因為這類患者的出血常由血壓波動引起, 不加預防則增加患中風的機會。 為了減少春季鼻出血的發生, 首先應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態, 避免暴怒。 春季飲食宜清淡, 多飲水, 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辛辣刺激與燥熱之品, 不喝烈性白酒, 以免助熱生火。

此外應重視預防感冒, 以免因咳嗽、噴嚏, 引發與加重出血。

備註:此方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