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川崎病是怎麼引起的

川崎病是什麼病?朋友家寶寶最近的了這個病, 以前都沒聽說過, 川崎病是什麼引起的?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也就是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症(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 MCLS)。 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變為主要病理特點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小兒疾病。 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醫生首次報導。 病因尚未明確。 該病呈一定的流行及地主性, 臨床表現有發熱、皮疹等, 推測與感染有關。 一般認為可能是多種病原, 包括EB病毒、逆轉錄病毒(retrovirus), 或鏈球菌、丙酸桿菌感染。 1986年曾報導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培養上清液中逆轉錄酶活性增高, 提示該病可能為逆轉錄病毒引起。

但多數研究未獲得一致性結果。 以往也曾提出支原體、立克次體、塵蟎為該病病原, 亦未得到證實。 也有人考慮環境污染或化學物品過敏可能是致病原因。 研究表明該病在急性期存在明顯的免疫失調, 在發病機理上起重要作用。 急性期外周血T細胞亞群失衡, CD4增多, CD8減少, CD4/CD8比值增加。 此種改變在病變3~5周最明顯, 至8周恢復正常。 CD4/CD8比值增高, 使得機體免疫系統處於活化狀態, CD4分泌的淋巴因數增多, 促進B細胞多克隆水活化、增殖和分化為漿細胞, 導致血清IgM, IgA, IgG, IgE升高, 活化T細胞分泌高濃度的白細胞介素(1L-1, 4, 5, 6)、r-干擾素(IFN-r)、腫瘤壞死因數(TNF)。 這些淋巴因數、活性介素均可誘導內皮細胞表達和產生新抗原;另一方面又促進B細胞分泌自身抗體, 從而導致內皮細胞溶細胞毒性作用,
內皮細胞損傷故發生血管炎。 1L-11L-6、TNF增高尚可誘導肝細胞合成急性反應性蛋白質, 如C反應蛋白、αr-抗胰蛋白酶、結合珠蛋白等, 引起該病急性發熱反應。 該病患者迴圈免疫複合物(CIC)增高, 50~70%病例於病程第1周即可沒得, 至第3~4周達高峰。 CIC在該病的作用機理還不清楚, 但該病病變部位無免疫複合物沉積, 血清C3不下降反而升高, 不符合一般免疫複合物病。 上述免疫失調的觸發病因不明。 一般多認為川崎病是一定易患宿主對多種感染病原觸發的一種免疫介導的全身性血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