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為什麼男人找媽,女人找爸?

韓劇中, 一聲

OPPA, 是不是讓螢幕前男主角散發出由內而外的安全感。 SHE當年的一首《我不想長大》又讓多少聽者心中一片悵然。 就讓年少缺愛的我們一起勇敢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吧。

一、情感慣性

人與人交往, "印象"很重要。 好的印象, 對交際活動有著激發和促進作用;不好的印象, 則對交際活動起著抑制和阻礙作用。 其實, 印象是由兩方面組成的, 一方面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關於守信、正直、穩重、文雅等等的積極評價, 或者失信、奸滑、輕浮、粗魯等等的消極評價, 另一方面則是這個評價的慣性。

就像小車往前行駛, 當刹車時, 車輛還會向前滑行, 這在物理學中叫做慣性。 人的心理活動也有慣性現象, 當一個人說"不"時, 他會一直"不"下去;當一個人說的"是"越多, 就越傾向於答應某件事。 當我們覺得一個人是好人, 會對他怎麼看怎麼順眼, 反之亦然。

然後我們像小樹苗一樣成長在我們的家庭裡,

從小吸收著含"溫情"、"善良"、"穩重"、"執著"等等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營養。 在我們的情感印象裡父母一直是世界上對我們最無私、最善良的人。

那麼當我們要開始一段新的生活時, 我們慣性的希望自己生活中那部分最美好的東西能保持不變。 父親像大樹一樣為我們擋風遮雨;母親是一方永遠溫柔的港灣, 憑藉著這些, 能讓我們汲汲攝取的安全感一直支持著我們茁壯生長。

二、現實狀態

另一方面, 似乎人們都認可這樣一種觀點:同年齡的女人比男人更成熟。

2004年的一項調查表明, 21世紀的女性比以往任何時代都充滿了自信、勇氣和挑戰, 她們敢於選擇自己的生活, 有新型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她們有經濟獨立, 認為愛自己, 才能愛別人等等特徵。 而據《中國中醫藥報》報導, 與女性相比, 男性的確更晚熟, 男人到了27歲才能變成熟。

英國調查機構 OnePoII

網站所做的一項調查表明, 女孩的心理成熟稍早于男孩, 一般是在24歲左右"長大成人"。 該項研究顯示,

男人要比女人成長慢很多, 而且他們還會時不時做出一些幼稚的舉動。

當21世紀的女性普遍認可了這種觀念, 想要比較穩定的生活的時候, 會選擇比自身更大年齡的、內斂、有智慧、在各方面更有優勢的男人, 還是會選擇心智不成熟、認知單純的男生呢?答案是可想而知的。

三、依戀理論

"依戀"是尋求與某人的親密、並當其在場時感覺安全的心理傾向。 依戀理論認為, 早期親子關係的經驗形成了人的"內部工作模式", 這種模式是個體對他人的預期, 決定了我們的處事方式。 內部工作模式會在以後的其他關係、特別是成年以後親密關係和婚戀關係中起作用。

在"獨男"(頭胎為男, 不能生育二胎)生育政策背景下出生的一個個小皇帝, 如今已經是80、90後的成人了。

溫室精心呵護成長的小樹, 在嶄露頭角時, 更需要在大樹的庇護下, 減緩外界的風暴對其的打擊, 才能順利的經歷過渡期。 處於人生婚戀階段的80、90後, 由於依戀模式, 自然而然地會選擇懂生活、會規劃、關心身邊人更有吸引力的的女人。

由她們帶領, 走進新生活, 體驗美好的生活。 這樣的女人並不單單意味著年齡大;也並不僅僅意味著在金錢方面有優勢, 但是這樣的女人綜合種種的特徵更像是能在各方面照顧他的第二個母親。 從而, 繁衍出了男性找"媽"的現象。 當然, 用依戀理論裡解釋女生找爸也是同樣可以的。

後記

我們無意於對找"爸"找"媽"的現象作出某種評價,僅僅是一起學習分析這種現象。對於80、90 後甚至 00

後,我想說:生活的主角是我們,我們可以朝著目標,去改變,去努力。一切只為了我們美好的生活。

注:1、暈輪效應: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一旦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

後記

我們無意於對找"爸"找"媽"的現象作出某種評價,僅僅是一起學習分析這種現象。對於80、90 後甚至 00

後,我想說:生活的主角是我們,我們可以朝著目標,去改變,去努力。一切只為了我們美好的生活。

注:1、暈輪效應: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一旦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