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健康

OL你屬于哪一種疲勞?

疲勞既是多種疾病的重要信號, 又是健康人勞累后出現的正常象。 這兩者之間極易混淆。 因此, 人們有必要了解有關的常識, 判斷哪些是正常生理現象, 哪些則是疾病信號。 疲勞主要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 生理性疲勞又包括體力疲勞、腦力疲勞、心理(精神)疲勞和混合性疲勞等四種。 當人體在持續長時間、大強度的體力活動時, 肌肉(骨骼肌)群持久或過度收縮, 在消耗肌肉內能源物質的同時, 就會產生乳酸、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謝產物。 這些代謝產物(又被稱為疲勞毒素)如在肌肉內堆積過多,

就妨礙肌肉細胞的活動能力。 疲勞毒素進入血液并運行全身, 疲勞就產生了。

如果腦力活動持續時間過久, 也會產生疲勞。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你用心看書或演算過久時, 會感到頭昏腦漲, 記憶力下降, 思維變得遲鈍了, 這就是腦力疲勞。 它產生的原因與體力疲勞相仿,

是細胞活動所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供不應求的結果, 這也是腦力活動中產生的疲勞毒素堆積造成的。

科學家發現, “疲勞毒素”中的氧自由基及其誘發的氧化反應長期毒害的結果是引起生物衰老的重要原因。 同時“疲勞毒素”會使機體各處的免疫系統功能減退, 其中自然殺傷細胞的減少, 會使癌癥發生的機會大大增加。

心理疲勞也稱精神疲勞或心因性疲勞, 它與體力疲勞和腦力疲勞不同, 一般不是發生在勞動或學習進行之中, 而往往在剛剛開始甚至還沒有開始時, 就出現了。 覺得很累, 不想活動, 對勞動或學習失去興趣, 嚴重者會感到厭煩。 所以有人提出:心理疲勞的人不是不能做或不能學,

而是不愿意做或不愿意學。

此外, 還有綜合性或混合性疲勞, 幾種疲勞同時存在。 因此, 僅靠一種休息方法是不能消除的, 應區別不同情況, 采取綜合性的休息方法。

如何辨別生理性疲勞(勞累引起的疲勞)與病理性疲勞(疾病引起的疲勞)呢?

首先是找出疲勞產生的原因。 任何生理性疲勞的產生都有明確的原因。 如體力疲勞是在繁重或長時間的體力活動時出現;腦力疲勞則在持續較久或強度過大的腦力勞動過程中產生;心理(精神)性疲勞多于精神負荷過重或有心理障礙時出現;混合性疲勞則上述因素兼而有之。 病理性疲勞就不同了, 一般情況下, 沒有明確的引發因素, 如不通過醫院全面系統的檢查, 無法找到原因,

所以有人稱之為“原因不明的疲勞”。 這是病理性疲勞最重要的特征。

其次, 看疲勞是否容易消除。

生理性疲勞, 一般經過合理的休息都會逐漸消除。 心理性疲勞, 消除稍慢些, 如果精神愉快, 則可加快消除的速度。 而疾病引起的病理性疲勞, 僅靠一般的休息往往不能奏效, 必須經過藥物或其他治療, 當疾病治愈之后疲勞才會完全消除。 因此, 頑固性被視為病理性疲勞的第二個重要特征。

同時, 要注意有沒有相關癥狀。

生理性疲勞一般不伴有其他癥狀, 主要就是疲乏。 病理性疲勞則多伴有其他癥狀。 不同疾病, 伴有的癥狀亦不相同。 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往往同時有食欲不振、惡心、尿黃、肝區疼痛等癥狀;肺結核引起的疲勞常與低熱、盜汗、干咳、消瘦等癥狀同時出現;糖尿病所致的疲勞常與多食、多飲、多尿和體重下降等癥狀為伍;血液病患者則多會出現貧血、發熱、出血傾向(牙齦出血、皮膚有出血點或斑)等癥狀。

因此, 如發生原因不明又不易消除的疲勞, 同時又伴有某些癥狀的話, 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應及早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