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大黃散的功效與作用

對於大黃散, 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 甚至服用過, 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 沒有聽說過的沒關係, 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麼是大黃散。

【處方】 大黃120克 黃連120克 黃芩120克

【制法】 上三味, 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 主黃疸, 身體面目皆黃。

【用法用量】 先食服3克, 一日三次。 亦可為丸服。

【摘錄】 《外台秘要》卷四引《集驗方》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 微炒), 黃連半兩(去須), 麥門冬1兩(去心), 梔子仁半兩(銼), 柴胡1兩(去苗),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時氣頭痛, 壯熱不解, 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 每服5錢, 以水1大盞, 加豉少半合,

蔥白2莖, 煎至5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六

【處方】 川大黃1分(生用), 黃連1分(去須), 麝香1錢(細研)。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肺壅, 鼻中生瘡, 腫痛。

【用法用量】 研入麝香令勻, 以生油旋調, 塗於鼻中。

【摘錄】 方出《聖惠》卷三十七, 名見《普濟方》卷四十七

【處方】 川大黃(銼碎, 微炒)1兩, 赤芍藥1兩, 川升麻1兩, 鬼箭羽1兩, 鬼臼(去根)1兩, 桂心1兩, 桔梗(去蘆頭)1兩, 柴胡(去苗)1兩, 川樸消2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中噁心痛, 腹脹悶亂。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以水1中盞, 煎至6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三

【處方】 川大黃(銼碎, 炒), 黃連11兩, 羖羊角屑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肝肺大熱, 白睛腫脹, 蓋覆瞳仁, 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 水1盞, 煎至6分, 去滓, 食後溫服, 1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

【處方】 大黃(銼)2兩, 桂(去粗皮)3分, 冬瓜子(微炒)1合, 滑石(研)3兩, 樸消(生鐵銚子炒幹, 刮出, 紙裹, 於黃土內窨1宿, 取出細研)2兩半。

【制法】 上5味, 先搗前3味為細散, 更與滑石。 樸消同研勻細。

【功能主治】 關格不通, 妨悶, 大小便秘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 濃煎白茅根湯調下, 空腹服之, 至晚再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五

【處方】 大黃(銼)2兩, 栝樓根1兩, 甘草(生, 銼)1兩, 馬牙消(研)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毒風腫, 遍身生瘡。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 食後熟水調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三

【處方】 地黃汁半升, 生大黃末一方寸匕。

【功能主治】 吐血百治不愈。

【用法用量】 煎地黃汁3沸, 下大黃末調勻。 空腹時溫飲1小盞, 每日3次。 血即止。

【摘錄】 《傷寒總病論》卷三

【處方】 川大黃3兩,

牛蒡子1兩(炮), 枳殼1兩(麩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傷寒5-6日, 熱結在內, 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4錢, 以水1中盞, 煎至6分, 去滓溫服。 以利為度。

【摘錄】 《醫方類聚》卷五十四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 川大黃1分(銼, 微炒), 木通1分(銼), 桑根白皮半兩(銼), 羌活1分, 川樸消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陰腫。

【用法用量】 1-2歲兒, 每服1錢, 以水1小盞, 煎至5分, 去滓溫服。

【摘錄】 《聖惠》卷九十二

【處方】 川大黃2兩(銼碎, 微炒), 黃柏1兩(銼), 梔子仁1兩, 川樸消2兩, 甘草1兩(炙微赤, 銼), 木通1兩(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陰黃, 表和裡實, 小便不利而赤, 身汗出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錢, 以水1中盞, 煎至6分, 去滓溫服, 如人行10裡再服。 以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五十五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 微炒), 京三棱1兩(微煨,

銼), 鱉甲1兩(塗醋, 炙令黃, 去裙襴), 檳榔1兩, 木香3分, 赤芍藥3分, 桃仁1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癖結, 兩脅脹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以水1中盞, 加生薑半分, 煎至6分, 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 微炒), 檳榔半兩, 郁李仁1兩(湯浸, 去皮), 枳殼1兩(麩炒微黃, 去瓤), 木香半兩, 厚樸1兩(去粗皮, 塗生薑汁, 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時氣後宿食不消, 大腸秘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 以水1大盞, 煎至5分, 去滓, 食前溫服。

【摘錄】 《聖惠》卷十五

【處方】 川大黃2兩(銼碎, 微炒), 黃芩1兩, 澤瀉1兩, 川升麻1兩, 羚羊角屑1兩, 梔子仁1兩, 玄參1兩, 川芒消2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瀉熱, 開隔絕。 主中焦壅熱, 閉塞隔絕, 上下不通, 不吐不下,

腸胃膨膨, 喘息常急。

【用法用量】 每服5錢, 以水1大盞, 煎至5分, 去滓, 下生地黃汁半合, 溫溫頻服。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七

【別名】 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 炒)1兩, 芍藥(銼, 炒)1兩, 楝實1兩, 馬蹄(炙令黃焦)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乳癰大堅硬, 赤紫色, 衣不得近, 痛不可忍;產後乳結核, 腫痛發熱煩悶。

【用法用量】 大黃湯(《聖濟總錄》卷一六六)。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八

【處方】 川大黃2兩(銼碎, 微炒), 黃柏1兩(銼), 黃連3兩(去須), 川升麻1兩, 甘草1兩(炙微赤, 銼), 赤芍藥1兩, 黃芩1兩, 犀角屑1兩, 梔子仁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五石發動, 體熱心煩, 肢節疼痛, 大小便難。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 以水1大盞, 加淡竹葉3-7片, 豉半合, 煎至7分, 去滓, 不拘時候, 分溫3服。

【摘錄】 《聖惠》卷三十八

【處方】 川大黃半兩, 黃連末1分,

龍骨末1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耳有惡瘡。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 綿裹納耳中。

【摘錄】 方出《聖惠》卷三十六, 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一五

【處方】 川大黃(銼碎, 微炒)1兩, 大青1兩, 羚羊角屑1兩, 梔子仁1兩, 桑根白皮(銼)1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肝肺大熱, 白睛腫脹, 蓋覆瞳仁, 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以水1中盞, 煎至6分, 去滓, 加生地黃汁半合服之, 每日3-4次。

【摘錄】 《聖惠》卷三十三

【處方】 川大黃(銼碎, 微炒)3分, 梔子仁3分, 井泉石3分, 秋桑葉3分, 甘草(炙微赤, 銼)3分, 決明子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眼瞼垂腫, 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以水1中盞, 煎至6分, 去滓, 食後溫服。

【摘錄】 《聖惠》卷三十二

【處方】 川大黃(銼碎, 微炒)1兩, 黃連(去須)1兩, 藍葉1兩, 川樸消1兩, 川升麻3分, 決明子(微炒)3分,黃芩3分,梔子仁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風熱毒氣,忽沖眼瞼,牛如米豆,名曰針眼,或白睛似水泡,疼痛,不可睡臥。

【用法用量】 《普濟方》引本方無決明子,有甘菊花一兩五錢,升麻、黃芩、梔子仁各用三兩。餘同。

【注意】 忌炙煿、油膩、面、生果。

【摘錄】 《聖惠》卷三十二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芎䓖半兩,檳榔3分,桑根白皮半兩(銼),漢防己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虛勞氣垂,大便難,頭目昏,心神煩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二十九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澤瀉1兩,黃芩1兩,梔子仁1兩,柴胡1兩(去苗),羚羊角屑1兩,木香(石膏)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木通1兩(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心勞熱,口瘡,心煩腹滿,小腸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淡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 忌炙、熱面,生果。

【摘錄】 《聖惠》卷二十六

【處方】 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犀角屑1兩,赤芍藥1兩,黃芩1兩,生幹地黃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病吐血不止,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八

【處方】 川大黃1兩(銼,微炒),當歸1兩(銼,微炒),白術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柴胡1兩半(去苗),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痃癖堅急,氣連心肋相引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處方】 大黃1兩,陳皮1兩,黑牽牛(炒)1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婦人天行瘧病,因產之後,心下痞滿、氣逆潮熱,小便澀秘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2錢,清茶調下。

【摘錄】 《醫方類聚》卷二一二引《施圓端效方》

【處方】 大黃(炒)2兩,樸消2兩,梔子仁2兩,黃柏1兩,冬葵子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黃病,腹脹滿,小便赤而澀。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煎至6分,溫服,每日4-5次,以利為度。

【摘錄】 《普濟方》卷一九五

【處方】 大黃3兩,芒消1兩,桃仁30枚,水蛭30枚,虻蟲30枚,甘草3兩,當歸3兩, (庶蟲)蟲40枚。

【功能主治】 崩漏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升,酒2升,合煎,取3升,去滓,分3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五二

【處方】 甘草半兩(炙),川大黃半兩(炙),栝樓根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胃中熱,日漸瘦。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小盞,煮至5分,溫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四

【處方】 白牽牛1兩半(炒),大黃3錢,青皮1錢,甘草1錢,朴消1錢。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小兒風毒。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砂糖水調下。

【摘錄】 《普濟方》卷四○五

【處方】 大黃1兩,川芎1兩,甘草5錢,黃芩5錢,枳殼5錢。

【功能主治】 麩瘡及斑瘡,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加紫草少許,水煎,溫服。

【摘錄】 《醫學入門》卷八

【處方】 大黃、檳榔、芒消、黃連、黃柏、雄黃、白及、赤小豆、草烏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風熱毒腫。

【用法用量】 蜜水調塗,1日3次。

【摘錄】 《誠書》卷十五

【處方】 大黃1兩,沙糖5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湯火傷。

【用法用量】 香油或桐油調敷。

【摘錄】 《仙拈集》卷四

【處方】 三棱、大黃。

【功能主治】 痞結,脅堅如石。

【用法用量】 生薑、橘皮,煎湯調下。

【摘錄】 《類證治裁》卷三

【處方】 大黃(煻灰火煨,銼)1兩,甘草(炙,銼)1兩,黃柏(炙,銼)1兩,密陀僧(研)滑石(研)1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口糜生瘡,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用1錢匕,綿裹含。有涎即吐。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七

【處方】 大黃5錢(炮),甘草5錢,滑石5錢,綠豆1合。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新汲水調,去滓服之。

【摘錄】 《普濟方》卷三十九

【處方】 大黃(濕紙裹,煨微焦色)1兩,甘草(炮)1兩,白僵蠶(去土,焙乾)1兩,檳榔(煨)1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風毒、氣毒、熱毒瘰鬁不破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用蜜熟水調下,日可3-5服。取下惡物如魚腦。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處方】 大黃、芍藥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驚風。

【用法用量】 豬膽汁調,貼囟。

【摘錄】 《幼幼新書》卷十引《惠眼觀證》

【處方】 大黃(蒸,切)2兩,大豆(炒,去皮)2兩,桂(去粗皮)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諸骨蹉跌血瘀,腫熱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1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處方】 大黃如棗大1塊,斑蝥(全者)7個。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一切癬。

【用法用量】 以釅醋調如糊,先揩破癬瘡,然後塗藥,候乾洗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七

【處方】 大黃(銼,炒)1兩,秦艽(去苗土)1兩,藜蘆(去蘆頭)1兩,石硫黃(研)1兩,硇砂(研)1兩。

【制法】 上5味,將前3味為散,與後2味研者和勻。

【功能主治】 疔腫。

【用法用量】 水調塗敷,1日3-5次。以愈為度。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六

【處方】 大黃(生,銼)2兩,木通(銼)2兩,葶藶子2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惡毒風腫。

【用法用量】 以水和調,塗腫上,幹則易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處方】 大黃(生,銼)5兩,白蘞(生,銼)3兩,寒水石(生,研)1兩,紫葛(生用)1兩,木香1兩,消石(研)2兩,黃芩(去黑心)2兩,大青2兩,苦參(銼)2兩。

【制法】 上9味,搗羅7味為細末,入研藥,和牛乳調如膏。

【功能主治】 惡毒風腫及一切腫毒。

【用法用量】 塗於故帛,拓腫上。隨拓即消,幹複易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處方】 大黃半兩,栝樓根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百合半兩,當歸(切,焙)半兩,葛根1兩(銼),黃柏根(銼)1分,芒消1分,赤小豆1分,粳米1合。

【制法】 上銼,焙,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 諸熱毒腫痛,欲成瘡癤者。

【用法用量】 量腫處大小,用新汲水化蜜調藥如膏,攤於腫處,紙蓋之,1日1換。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處方】 大黃(生,為末)半兩,消石(研)半兩,黑膠1分。

【制法】 上藥先搗大黃、消石為末,用醋半合,熔膠烊,調散子如糊。

【功能主治】 熱瘡。

【用法用量】 塗敷患處,1日3-5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處方】 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羚羊角屑1兩,枳實1兩(麩炒微黃),川芒消2兩,桑根白皮1兩。

【功能主治】 時氣10日以上,腹微滿而喘,臍下疼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上為散。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十六

【處方】 川大黃。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肺喘。

【用法用量】 方中大黃用量原缺。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六三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川升麻半兩,梔子仁半兩,川樸消半兩,葵子半兩。

【制法】 上銼。

【功能主治】 癰疽,臟腑壅熱太過,心神煩悶,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盞,煮取1盞3分,去滓,分溫3服。以快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黃連半兩(去須),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柏半兩(銼),梔子仁半兩,石膏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熱病5日,口苦舌幹,煩熱頭痛不解。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蔥白1莖,豉50粒,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七

【處方】 川大黃1兩(銼,微炒),川樸消半兩,牛膝3分(去苗),當歸3分(銼,微炒),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虻蟲1分(炒令黃,去翅足),赤芍藥3分,水蛭1分(炒微黃),土瓜根3分,幹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桂心半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婦人月水不通,心腹妨悶,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前溫酒調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二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當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1兩,黃耆1兩(銼),芎䓖1兩,防風1兩(去蘆頭),黃連1兩(去須),莽草1兩,梔子仁1兩,膩粉1分,乳香半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婦人乳癰,經年腫硬,如石不消。

【用法用量】 入膩粉和勻,以雞子白並蜜調令勻,塗帛上貼,幹即易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一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楝子1兩,赤芍藥1兩,馬蹄1兩(燒灰),玄參1兩,蒲公英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婦人乳癰,焮腫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溫酒調下,1日3次,汗出愈。

【摘錄】 《聖惠》卷七十一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赤芍藥半兩,牡丹半兩,薑黃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蒲黃1兩,荷葉3片,羚羊角屑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婦人血風,氣沖心,煩悶,腹內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六十九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生用),甘草1兩(銼,生用),黃柏3兩(銼),甘菊花1兩,旋覆花1兩,桑根白皮2兩(銼),檳榔1兩,黃連1兩(去須),白芷2兩,蔓菁花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金瘡,刀箭所傷,血不止,日夜疼痛。

【用法用量】 敷患處。

【摘錄】 《聖惠》卷六十八

【處方】 川大黃(生用)1兩,白蘞1兩,赤芍藥1兩,黃連(去須)1兩,槐白皮(銼)1兩,龍骨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熱毒瘡多汁。

【用法用量】 以敷瘡上。3度良。

【摘錄】 《聖惠》卷六十四

【處方】 川大黃(搗羅為末)1兩,石灰末1兩,赤小豆(搗羅為末)1兩。

【功能主治】 一切惡毒腫。

【用法用量】 上藥以酒調塗腫上,幹即易之。

【摘錄】 方出《聖惠》卷六十四,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處方】 川大黃2兩(銼,微炒),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牛膝1兩(去苗),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3分,當歸3分(銼,微炒),白術3分,芎䓖3分,防葵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婦人月水不通,腹內有症塊,或時寒熱,漸加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每於食前稍熱服。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二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梔子仁1兩,川升麻1兩,黃芩1兩,甘草1兩(生,銼),玄參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發背初欲作腫。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方出《聖惠》卷六十二,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三一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微炒),川芒消半兩,蒲黃3分。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婦人卒傷熱,尿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冷水調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二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當歸1分,川芒消半兩,黑豆皮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蒡子1分(微炒),芎䓖1分,甘草半兩(生銼)。

【制法】 上為末,分為3服。

【功能主治】 石癰,腫硬疼痛,心腹煩悶,不得宣暢。

【用法用量】 每服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處方】 川大黃1兩(生用),黃芩3兩,龍骨1兩,甘草1兩,黃連1兩(去須),當歸1兩(銼,微炒),牡蠣1兩,白蘞1兩,白及1兩,赤芍藥1兩,赤石脂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癰瘡不消,欲結成瘺。

【用法用量】 每用豬膽汁調,塗於細布上,如腫大小,貼之,燥即易之。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處方】 川大黃1兩(生用),赤小豆1兩,牡蠣1兩,黃連1兩,白蘞1兩,土瓜根1兩,當歸1兩(銼,微炒)。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癰腫,皮剝爛,汁流出如火飆,熱甚不可耐。

【用法用量】 每以雞子白調塗故布上,貼腫處,燥即易之。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生幹地黃1兩,桑根白皮1兩(銼),黃耆1兩(銼),羚羊角屑1兩,赤小豆花1兩,當歸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酒痔,下血如雞肝,肛邊出皰疼痛,因醉飽,氣壅即發。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六十

【處方】 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川芒消2兩,赤芍藥半兩,大麻仁2兩,桑根白皮1兩(銼),瞿麥1兩,防葵1兩,榆白皮1兩(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大小便難,心腹滿悶,不可能遏。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空腹溫服,如人行10裡再服。以大小便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五十九

【別名】 透關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檳榔1兩,木香半兩,川芒消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子芩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大便不通,下焦傷熱壅悶。

【用法用量】 透關散(《楊氏家藏方》卷四)。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大黃湯”。

【摘錄】 《聖惠》卷五十八

【處方】 大黃(如指節大)1枚,桃仁40枚,亂髮1握。

【功能主治】 腕折瘀血。

【用法用量】 上藥以布方廣4寸,以繞亂發燒之;大黃、桃仁,以酒3升,煮取1升,盡服之。血盡出。

【摘錄】 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見《聖惠》卷六十七

【處方】 大黃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芒消半兩,麥門冬半兩,石膏1兩,桂心8銖。

【功能主治】 小兒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穀為不化。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半,分3服;期歲以下兒作5服。

【摘錄】 方出《千金》卷五,名見《普濟方》卷三八四

【處方】 大黃半兩,黃芩半兩,白薇半兩,桂心6銖,牡蠣6銖。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婦人漏下青色。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空心以酒調下,1日3次。

【摘錄】 方出《千金》卷四,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處方】 川大黃1兩,木香1兩,玄參1兩,黃芩1兩,赤芍藥1兩,白蘞1兩,紫葛1兩,赤小豆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發背初發,如麻子粒大,漸以結硬疼痛。

【用法用量】 用雞子白調如麵糊,于絹上塗貼,幹即再貼。以散為度。

【摘錄】 《聖惠》卷六十二

【處方】 大黃12分,柴胡10分,枳殼10分,升麻10分,芍藥10分,梔子仁10分,竹葉1升,薑3分,知母8分,杏仁(淨)8分。

【功能主治】 積瀉。12-13歲結熱痰多,壯熱食少,結實者自下。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2升,分為4服。10歲外分為3服,兒小量之。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

【處方】 大黃4兩,黃連4兩,黃芩4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黃疸,身體面目皆黃。

【用法用量】 先食服方寸匕,日3服。亦可為丸服。

【摘錄】 《外台》卷四引《集驗方》

【處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梔子仁1兩,犀角屑1兩,麥門冬(去心)1兩,黃連(去須)1兩,地骨皮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黃芩1兩,柴胡(去苗)1兩,白鮮皮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時氣餘熱不退,發渴躁悶。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六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寒水石半兩,川芒消半兩,石膏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葛根半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時氣表裡如火,煩躁欲死

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可以瞭解到大黃散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很多深受各種疾病困擾的人擺脫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選擇。

決明子(微炒)3分,黃芩3分,梔子仁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風熱毒氣,忽沖眼瞼,牛如米豆,名曰針眼,或白睛似水泡,疼痛,不可睡臥。

【用法用量】 《普濟方》引本方無決明子,有甘菊花一兩五錢,升麻、黃芩、梔子仁各用三兩。餘同。

【注意】 忌炙煿、油膩、面、生果。

【摘錄】 《聖惠》卷三十二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芎䓖半兩,檳榔3分,桑根白皮半兩(銼),漢防己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虛勞氣垂,大便難,頭目昏,心神煩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二十九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澤瀉1兩,黃芩1兩,梔子仁1兩,柴胡1兩(去苗),羚羊角屑1兩,木香(石膏)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木通1兩(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心勞熱,口瘡,心煩腹滿,小腸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淡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 忌炙、熱面,生果。

【摘錄】 《聖惠》卷二十六

【處方】 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犀角屑1兩,赤芍藥1兩,黃芩1兩,生幹地黃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病吐血不止,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八

【處方】 川大黃1兩(銼,微炒),當歸1兩(銼,微炒),白術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柴胡1兩半(去苗),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痃癖堅急,氣連心肋相引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處方】 大黃1兩,陳皮1兩,黑牽牛(炒)1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婦人天行瘧病,因產之後,心下痞滿、氣逆潮熱,小便澀秘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2錢,清茶調下。

【摘錄】 《醫方類聚》卷二一二引《施圓端效方》

【處方】 大黃(炒)2兩,樸消2兩,梔子仁2兩,黃柏1兩,冬葵子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黃病,腹脹滿,小便赤而澀。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煎至6分,溫服,每日4-5次,以利為度。

【摘錄】 《普濟方》卷一九五

【處方】 大黃3兩,芒消1兩,桃仁30枚,水蛭30枚,虻蟲30枚,甘草3兩,當歸3兩, (庶蟲)蟲40枚。

【功能主治】 崩漏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升,酒2升,合煎,取3升,去滓,分3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五二

【處方】 甘草半兩(炙),川大黃半兩(炙),栝樓根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胃中熱,日漸瘦。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小盞,煮至5分,溫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四

【處方】 白牽牛1兩半(炒),大黃3錢,青皮1錢,甘草1錢,朴消1錢。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小兒風毒。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砂糖水調下。

【摘錄】 《普濟方》卷四○五

【處方】 大黃1兩,川芎1兩,甘草5錢,黃芩5錢,枳殼5錢。

【功能主治】 麩瘡及斑瘡,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加紫草少許,水煎,溫服。

【摘錄】 《醫學入門》卷八

【處方】 大黃、檳榔、芒消、黃連、黃柏、雄黃、白及、赤小豆、草烏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風熱毒腫。

【用法用量】 蜜水調塗,1日3次。

【摘錄】 《誠書》卷十五

【處方】 大黃1兩,沙糖5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湯火傷。

【用法用量】 香油或桐油調敷。

【摘錄】 《仙拈集》卷四

【處方】 三棱、大黃。

【功能主治】 痞結,脅堅如石。

【用法用量】 生薑、橘皮,煎湯調下。

【摘錄】 《類證治裁》卷三

【處方】 大黃(煻灰火煨,銼)1兩,甘草(炙,銼)1兩,黃柏(炙,銼)1兩,密陀僧(研)滑石(研)1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口糜生瘡,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用1錢匕,綿裹含。有涎即吐。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七

【處方】 大黃5錢(炮),甘草5錢,滑石5錢,綠豆1合。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新汲水調,去滓服之。

【摘錄】 《普濟方》卷三十九

【處方】 大黃(濕紙裹,煨微焦色)1兩,甘草(炮)1兩,白僵蠶(去土,焙乾)1兩,檳榔(煨)1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風毒、氣毒、熱毒瘰鬁不破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用蜜熟水調下,日可3-5服。取下惡物如魚腦。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處方】 大黃、芍藥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驚風。

【用法用量】 豬膽汁調,貼囟。

【摘錄】 《幼幼新書》卷十引《惠眼觀證》

【處方】 大黃(蒸,切)2兩,大豆(炒,去皮)2兩,桂(去粗皮)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諸骨蹉跌血瘀,腫熱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1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處方】 大黃如棗大1塊,斑蝥(全者)7個。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一切癬。

【用法用量】 以釅醋調如糊,先揩破癬瘡,然後塗藥,候乾洗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七

【處方】 大黃(銼,炒)1兩,秦艽(去苗土)1兩,藜蘆(去蘆頭)1兩,石硫黃(研)1兩,硇砂(研)1兩。

【制法】 上5味,將前3味為散,與後2味研者和勻。

【功能主治】 疔腫。

【用法用量】 水調塗敷,1日3-5次。以愈為度。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六

【處方】 大黃(生,銼)2兩,木通(銼)2兩,葶藶子2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惡毒風腫。

【用法用量】 以水和調,塗腫上,幹則易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處方】 大黃(生,銼)5兩,白蘞(生,銼)3兩,寒水石(生,研)1兩,紫葛(生用)1兩,木香1兩,消石(研)2兩,黃芩(去黑心)2兩,大青2兩,苦參(銼)2兩。

【制法】 上9味,搗羅7味為細末,入研藥,和牛乳調如膏。

【功能主治】 惡毒風腫及一切腫毒。

【用法用量】 塗於故帛,拓腫上。隨拓即消,幹複易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處方】 大黃半兩,栝樓根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百合半兩,當歸(切,焙)半兩,葛根1兩(銼),黃柏根(銼)1分,芒消1分,赤小豆1分,粳米1合。

【制法】 上銼,焙,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 諸熱毒腫痛,欲成瘡癤者。

【用法用量】 量腫處大小,用新汲水化蜜調藥如膏,攤於腫處,紙蓋之,1日1換。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處方】 大黃(生,為末)半兩,消石(研)半兩,黑膠1分。

【制法】 上藥先搗大黃、消石為末,用醋半合,熔膠烊,調散子如糊。

【功能主治】 熱瘡。

【用法用量】 塗敷患處,1日3-5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處方】 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羚羊角屑1兩,枳實1兩(麩炒微黃),川芒消2兩,桑根白皮1兩。

【功能主治】 時氣10日以上,腹微滿而喘,臍下疼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上為散。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十六

【處方】 川大黃。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肺喘。

【用法用量】 方中大黃用量原缺。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六三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川升麻半兩,梔子仁半兩,川樸消半兩,葵子半兩。

【制法】 上銼。

【功能主治】 癰疽,臟腑壅熱太過,心神煩悶,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盞,煮取1盞3分,去滓,分溫3服。以快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黃連半兩(去須),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柏半兩(銼),梔子仁半兩,石膏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熱病5日,口苦舌幹,煩熱頭痛不解。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蔥白1莖,豉50粒,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七

【處方】 川大黃1兩(銼,微炒),川樸消半兩,牛膝3分(去苗),當歸3分(銼,微炒),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虻蟲1分(炒令黃,去翅足),赤芍藥3分,水蛭1分(炒微黃),土瓜根3分,幹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桂心半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婦人月水不通,心腹妨悶,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前溫酒調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二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當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1兩,黃耆1兩(銼),芎䓖1兩,防風1兩(去蘆頭),黃連1兩(去須),莽草1兩,梔子仁1兩,膩粉1分,乳香半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婦人乳癰,經年腫硬,如石不消。

【用法用量】 入膩粉和勻,以雞子白並蜜調令勻,塗帛上貼,幹即易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一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楝子1兩,赤芍藥1兩,馬蹄1兩(燒灰),玄參1兩,蒲公英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婦人乳癰,焮腫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溫酒調下,1日3次,汗出愈。

【摘錄】 《聖惠》卷七十一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赤芍藥半兩,牡丹半兩,薑黃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蒲黃1兩,荷葉3片,羚羊角屑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婦人血風,氣沖心,煩悶,腹內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六十九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生用),甘草1兩(銼,生用),黃柏3兩(銼),甘菊花1兩,旋覆花1兩,桑根白皮2兩(銼),檳榔1兩,黃連1兩(去須),白芷2兩,蔓菁花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金瘡,刀箭所傷,血不止,日夜疼痛。

【用法用量】 敷患處。

【摘錄】 《聖惠》卷六十八

【處方】 川大黃(生用)1兩,白蘞1兩,赤芍藥1兩,黃連(去須)1兩,槐白皮(銼)1兩,龍骨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熱毒瘡多汁。

【用法用量】 以敷瘡上。3度良。

【摘錄】 《聖惠》卷六十四

【處方】 川大黃(搗羅為末)1兩,石灰末1兩,赤小豆(搗羅為末)1兩。

【功能主治】 一切惡毒腫。

【用法用量】 上藥以酒調塗腫上,幹即易之。

【摘錄】 方出《聖惠》卷六十四,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處方】 川大黃2兩(銼,微炒),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牛膝1兩(去苗),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3分,當歸3分(銼,微炒),白術3分,芎䓖3分,防葵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婦人月水不通,腹內有症塊,或時寒熱,漸加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每於食前稍熱服。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二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梔子仁1兩,川升麻1兩,黃芩1兩,甘草1兩(生,銼),玄參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發背初欲作腫。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方出《聖惠》卷六十二,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三一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微炒),川芒消半兩,蒲黃3分。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婦人卒傷熱,尿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冷水調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二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當歸1分,川芒消半兩,黑豆皮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蒡子1分(微炒),芎䓖1分,甘草半兩(生銼)。

【制法】 上為末,分為3服。

【功能主治】 石癰,腫硬疼痛,心腹煩悶,不得宣暢。

【用法用量】 每服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處方】 川大黃1兩(生用),黃芩3兩,龍骨1兩,甘草1兩,黃連1兩(去須),當歸1兩(銼,微炒),牡蠣1兩,白蘞1兩,白及1兩,赤芍藥1兩,赤石脂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癰瘡不消,欲結成瘺。

【用法用量】 每用豬膽汁調,塗於細布上,如腫大小,貼之,燥即易之。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處方】 川大黃1兩(生用),赤小豆1兩,牡蠣1兩,黃連1兩,白蘞1兩,土瓜根1兩,當歸1兩(銼,微炒)。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癰腫,皮剝爛,汁流出如火飆,熱甚不可耐。

【用法用量】 每以雞子白調塗故布上,貼腫處,燥即易之。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生幹地黃1兩,桑根白皮1兩(銼),黃耆1兩(銼),羚羊角屑1兩,赤小豆花1兩,當歸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酒痔,下血如雞肝,肛邊出皰疼痛,因醉飽,氣壅即發。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六十

【處方】 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川芒消2兩,赤芍藥半兩,大麻仁2兩,桑根白皮1兩(銼),瞿麥1兩,防葵1兩,榆白皮1兩(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大小便難,心腹滿悶,不可能遏。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空腹溫服,如人行10裡再服。以大小便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五十九

【別名】 透關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檳榔1兩,木香半兩,川芒消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子芩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大便不通,下焦傷熱壅悶。

【用法用量】 透關散(《楊氏家藏方》卷四)。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大黃湯”。

【摘錄】 《聖惠》卷五十八

【處方】 大黃(如指節大)1枚,桃仁40枚,亂髮1握。

【功能主治】 腕折瘀血。

【用法用量】 上藥以布方廣4寸,以繞亂發燒之;大黃、桃仁,以酒3升,煮取1升,盡服之。血盡出。

【摘錄】 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見《聖惠》卷六十七

【處方】 大黃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芒消半兩,麥門冬半兩,石膏1兩,桂心8銖。

【功能主治】 小兒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穀為不化。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半,分3服;期歲以下兒作5服。

【摘錄】 方出《千金》卷五,名見《普濟方》卷三八四

【處方】 大黃半兩,黃芩半兩,白薇半兩,桂心6銖,牡蠣6銖。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能主治】 婦人漏下青色。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空心以酒調下,1日3次。

【摘錄】 方出《千金》卷四,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處方】 川大黃1兩,木香1兩,玄參1兩,黃芩1兩,赤芍藥1兩,白蘞1兩,紫葛1兩,赤小豆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發背初發,如麻子粒大,漸以結硬疼痛。

【用法用量】 用雞子白調如麵糊,于絹上塗貼,幹即再貼。以散為度。

【摘錄】 《聖惠》卷六十二

【處方】 大黃12分,柴胡10分,枳殼10分,升麻10分,芍藥10分,梔子仁10分,竹葉1升,薑3分,知母8分,杏仁(淨)8分。

【功能主治】 積瀉。12-13歲結熱痰多,壯熱食少,結實者自下。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2升,分為4服。10歲外分為3服,兒小量之。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

【處方】 大黃4兩,黃連4兩,黃芩4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黃疸,身體面目皆黃。

【用法用量】 先食服方寸匕,日3服。亦可為丸服。

【摘錄】 《外台》卷四引《集驗方》

【處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梔子仁1兩,犀角屑1兩,麥門冬(去心)1兩,黃連(去須)1兩,地骨皮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黃芩1兩,柴胡(去苗)1兩,白鮮皮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時氣餘熱不退,發渴躁悶。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六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寒水石半兩,川芒消半兩,石膏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葛根半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時氣表裡如火,煩躁欲死

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可以瞭解到大黃散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很多深受各種疾病困擾的人擺脫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