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大腦不用就生銹嗎

受訪專家: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耿同超

出門後不確定自己鎖沒鎖門、開完門經常忘記拔鑰匙、看人眼熟卻死活想不起對方的名字……有些中年人經常抱怨自己的腦袋像團漿糊。 多項國際研究指出, 30歲~40歲是護腦的黃金時期,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能防止大腦滑鐵盧式地衰老。

30歲後大腦逐漸衰老

《美國醫學會雜誌》曾刊載一項研究, 指出人類大腦的成長軌跡。 大腦成長最快的時期是在出生後3個月內, 大腦尺寸可達到成人的一半以上。 此後, 大腦緩慢發育, 在25歲時達到頂峰。 讓人吃驚的是,

30歲後大腦便會邁開衰老的步伐, 每年縮小0.3%。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耿同超表示, 過了30歲, 體能和記憶力下降是大腦衰老的兩個較早“信號”, 表現為看書容易頭痛、記不住人名等。

到了40歲後, 人體新陳代謝逐漸變緩, 大腦細胞的功能也跟著減退, 導致人的記憶力和反應力進一步降低。 另外, 定位能力、身體協調性也大不如前, 很容易疲勞。 一旦過了60歲, 大腦萎縮的速度就像上了發條, 每年高達15%。 英國研究發現, 65歲以上人群中, 17%的人存在輕度認知障礙, 6%~15%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可能發展為“老年癡呆”。

耿同超表示, 大腦衰老不可抗拒, 但早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對大腦進行一些激發神經元間聯繫的活性鍛煉, 就能延緩其衰老進程。

而大家最易忽略的30歲~40歲這十年, 正是“修復”與“再塑造”大腦的黃金十年。

牢記六句“護腦歌”

“用進廢退, 防止大腦衰老的關鍵在於不斷開發、使用大腦。 ”耿同超形象地說, 大腦就像一塊鐵, 很久不用便會生銹, 定期磨一磨, 鏽跡就會減少。 想要護腦, 科學地飲食、起居、運動尤為重要, 不妨背熟下面這首“護腦歌”。

高纖低脂促代謝, 蛋肉不可少。 美國研究發現, 高纖維、低脂肪的飲食習慣利於延緩大腦衰老, 預防老年癡呆。 果蔬和粗糧不僅是富含膳食纖維的大戶, 還含大量維生素、抗氧化物, 草莓、藍莓、菠菜、洋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豆類、堅果因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磷脂, 可促進腦細胞代謝, 利於減緩大腦損傷和老化, 因此最好每天能吃一把核桃、杏仁等堅果。

值得提醒的是, 富含膽固醇、膽鹼類物質的雞蛋、肉類是大腦運作的必需品, 每天都要吃個雞蛋和適量肉類。

紅酒綠茶抗氧化, 糖鹽不可高。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證實, 紅酒含多酚物質, 有助於提高大腦認知功能。 綠茶也富含多酚, 且還含有活性物質茶氨酸, 能有效清除自由基, 減緩大腦衰老。 耿同超建議, 每人每天可以飲杯紅酒或綠茶。 需要注意的是, 高鈉、高糖對大腦認知、記憶功能不利, 生活中最好清淡飲食、少喝甜飲料。

太極拳健身操, 有氧鍛煉缺不了。 有氧運動能促進血液迴圈, 給大腦帶來更多氧氣, 提高大腦思維能力。 加拿大研究還表明, 有氧運動還會增加大腦中海馬體的面積,

而海馬體正是影響學習、記憶功能的重要區域。 耿同超建議, 每週至少進行2次有氧運動, 每次不少於30分鐘, 健走、慢跑、游泳、瑜伽、騎行等均可。 上班族不能以工作太忙為藉口不去鍛煉, 午餐或下班後去公園、社區樓下散步, 每天保證6000步即可。 此外, 鼓勵大家多嘗試不同類型的運動, 比如太極拳、健身操、交誼舞等。

練書法畫一畫, 動動手指最重要。 人類進化過程中, 凡是越來越發達的功能, 其在大腦皮層所占區域越大, 尤其是手指運動中樞, 占到大腦皮層運動區的1/3, 遠遠大於負責其他器官運動的區域。 因此, 多做織毛衣、演奏樂器等手指運動, 不僅能讓雙手更靈活, 還會使大腦反應變得更靈敏。 練書法、學畫畫、記日記等講究手心合一,

利於調神靜氣, 對啟動大腦神經細胞、延緩記憶力衰退很有好處。

常讀書多看報, 交交朋友心情好。 英國研究表明, 常看電視會使罹患認知障礙的風險增加20%, 相反, 閱讀能讓這種風險減少5%。 耿同超表示, 讀書、看報等閱讀行為, 可使心情變好, 促進神經細胞間產生更多聯繫, 讓原本處於靜息狀態的連接變得活躍起來。 另外, 愉快的社交也利於大腦保持青春。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 與不愛社交的老人相比, 社交頻繁的老人記憶力下降速度要慢兩倍。

吃早餐睡飽覺, 養成規律不煩惱。 耿同超表示, 大腦有自己的生物節律, 規律生活, 按時吃飯、睡覺, 對大腦健康非常重要。 經常不吃早餐的人, 大腦會因營養、能量不足, 不能正常運作,

久而久之導致記憶功能減退。 另外, 英國倫敦大學研究表明, 每天睡眠少於6小時, 會加速認知能力的下降, 影響推理和語言能力。

積極應對大腦衰老

護腦能幫我們延緩衰老, 但終究不能終止老化。 耿同超表示, 以平和的心態、科學的方法應對大腦衰老, 必要時積極治療, 就不會為此過於煩惱。

30歲~50歲, 常忘事, 勤寫筆記。 如察覺自己愛忘事、行動不如從前靈敏、剛說過的話轉頭就忘, 需懷疑自己是否有輕度認知障礙的可能。 面對這一情況不用過於焦慮,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學會記錄每天要做的事, 忘記時翻看一下。

50歲~70歲, 智力下降, 多做練習。 如明顯出現腿腳不靈、智力下降、肢體不協調等表現, 需考慮中度認知障礙的可能。 除堅持良好作息外,還應主動將健全功能發揮到極致,能慢走的,每天慢走30分鐘;能畫畫的,每天堅持畫畫;能下圍棋的,每天下盤棋。

70歲以上,不能自理,也別閑著。一旦出現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失去語言對答能力等,要懷疑重度認知障礙。此時,家人應陪在身邊,督促老人做些簡單活動,切忌整天閑著。如老人還能活動,最好多出去走走,曬曬太陽,即使腿腳不便,也要多幫他們活動四肢。另外,還要教老人做些手工活兒,鼓勵他們勤於模仿,做不好也沒關係。▲ (生命時報記者 譚卓曌)

除堅持良好作息外,還應主動將健全功能發揮到極致,能慢走的,每天慢走30分鐘;能畫畫的,每天堅持畫畫;能下圍棋的,每天下盤棋。

70歲以上,不能自理,也別閑著。一旦出現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失去語言對答能力等,要懷疑重度認知障礙。此時,家人應陪在身邊,督促老人做些簡單活動,切忌整天閑著。如老人還能活動,最好多出去走走,曬曬太陽,即使腿腳不便,也要多幫他們活動四肢。另外,還要教老人做些手工活兒,鼓勵他們勤於模仿,做不好也沒關係。▲ (生命時報記者 譚卓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