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多洗手少飲酒預防手足癬

確診病情須先對患處進行真菌化驗

“手足癬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發的。 ”這是解士海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的第一句話。 據解博士介紹, 引發手足癬病的真菌主要有紅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毛癬菌、念珠菌和少量皮膚癬菌等。 它們分泌角質溶解酶, 侵入皮膚后分解角蛋白組織而汲取營養, 同時在合適的溫度(25℃左右)、濕度、酸度下繁殖。 這也就是手足癬常發于夏季, 手掌及足底部(角蛋白豐富), 以及炎癥不明顯(病變主要位于表皮角質層)的原因。 它的癥狀一般表現為手足出現小水泡、脫皮和糜爛等癥狀,

即所謂水皰型、擦爛型、鱗屑型等幾種類型。

同時, 解博士表示, 手足癬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患處皮損的真菌化驗。 只有經過化驗, 才能確認是哪個菌種引發, 接下來才能根據情況進行治療和用藥。 直接鏡檢陽性表示有皮膚真菌感染,

陰性一次則不能完全排除。 即使在手足處出現了小水泡、脫皮和糜爛等癥狀, 若沒有經過正規的真菌化驗, 也不可輕易下結論就是手足癬, 更不可隨意用藥。 他特別強調:不要輕易用皮炎平等外用藥, 因為一旦使用不當, 不但不能治病, 而且還會加重病情。

足癬不根治, 還可能引發“丹毒”

足癬是在青年和成年人群中, 是最常見的一種淺部皮膚癬菌病。 我國南方高溫、潮濕的環境, 尤其在夏天, 足癬的發病率高達50~60%, 危害性不僅表現為自身傳染, 引發手癬、股癬、體癬和甲癬等, 而且還極易傳染給他人, 因此, 足癬是手足癬病的防治重點。 據了解, 絕大部分手癬病患者都同時患有足癬, 而手癬發病的主要原因正是足癬患者自身經常會用手去腳趾間搔癢而導致的真菌交叉感染。

摸過足癬的手到哪, 真菌就會跟隨到哪。 此外, 如果足癬不根治, 還很有可能引發“丹毒”。

解博士對記者講了這么一個病例:前不久有一名65歲的女性患者到市皮膚病醫院來看病, 患者癥狀表現在:右下肢大片狀水腫性紅斑, 壓痛, 體溫高達39℃。 且患者表示類似癥狀每年都要發作, 已經持續十幾年。 經過進一步真菌檢查證實, 該女士腿部“丹毒”正是由于足癬破潰引發嚴重感染所導致的。 醫生對她進一步詳細檢查發現,她雙足彌漫性脫屑, 趾間有糜爛, 真菌檢查發現皮膚癬菌, 原來該患者足癬造成皮膚微小破損, 從而引起丹毒反復發作, 后經過抗真菌治療, 足癬很快痊愈,

而一直困擾她的丹毒病再也沒有發作過。

做好源頭預防, 才能徹底根治手足癬

關于如何治療手足癬, 解士海建議市民應該去正規醫院, 先做真菌化驗, 再進行確診用藥。 但在采訪中, 他提到最多的不是如何治療, 而是如何預防。 他反復強調, 不要等到真正患上了手足癬才體會到它們帶來的痛苦, 每個人都應該有預防的意識。 只有從源頭上做好預防, 才能真正遠離病痛的煩惱。 手足癬主要是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引發的。 特別是在夏季, 氣溫高, 病菌很活躍, 市民隨時都要認真做好預防工作。 比如做好講究衛生工作, 其中一點就是不要隨便交叉使用鞋襪, 特別是拖鞋, 很多家庭的“進門脫鞋換拖鞋”制度, 其實很容易導致足癬傳染,

因為進門換的拖鞋都是很多人反復使用, 哪怕主人時而會洗一洗, 也起不到多大效果, 因此他建議大家盡量使用一次性的拖鞋或者穿鞋套。 在公共浴室等場合也一樣, 盡量使用一次性拖鞋。 此外, 不要光腳涉泥涉水, 家中養小貓小狗的也要做好衛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