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雞蛋怎麼煮好剝殼呢?

雞蛋是一種非常受人歡迎的食物, 幾乎所有的人都喜歡在早餐中吃一個雞蛋來儲備當天的體力。 但是雞蛋在食用起來稍顯麻煩一些, 因為雞蛋煮好後需要剝殼才行, 而許多人在剝雞蛋殼的時候都遇到過殼難剝的情況, 這樣影響了食用的效率, 而且會浪費部分雞蛋組織, 下面就來看看雞蛋怎麼煮好剝殼呢?

煮熟的雞蛋如剝不好皮, 會弄地一塌糊塗, 影響食欲。 有的人用剛出鍋就剝的方法, 這樣燙手又不安全;有的人採取把剛出鍋的雞蛋立即放到涼水中(謂之熱漲冷縮法)這種方法涼水有帶入細菌的可能, 不衛生。

做法一:

1、煮雞蛋之前, 可以將雞蛋輕輕的磕一下有個小裂紋。 但不要用力過猛, 只是要個小裂紋就好。 當然了這個方法不是太好。

2、煮雞蛋時大家最好這樣在水開時不滅火再煮3分鐘, 然後滅火等5分鐘後再取出來在放進冷水了。

3、雞蛋煮熟之後迅速的丟到涼水裡, 這樣就會出現熱脹冷縮是雞蛋裡邊的雞蛋黃與雞蛋清與殼分離。

做法二:

往鍋中加入適量的水(以超過所煮雞蛋為宜)燒開後, 把雞蛋放入沸水中, 蛋的數量不要太多, 一般掌握不超過30枚, 煮8-9分鐘(不少8分鐘也不要高於9分鐘)。

即刻停火出鍋, 用這種方法煮的雞蛋既嫩營養價值又高, 不論放多長時間只要把雞蛋放在掌心, 輕輕一握蛋殼即可鬆動, 全殼脫掉。

做法三:

加鹽後的水濃度變大, 蛋白鹽析, 在煮的過程中, 蛋清裡部分水分遇到加鹽後濃度較大的熱水時會外滲,

高濃度外滲透壓使蛋白質空間結構改變。 這樣的話蛋殼內的蛋白容易收縮, 疏水基團外翻;親水基團向內翻, 引力作用使蛋白凝聚, 形成沉澱, 蛋殼就與蛋白之間形成了一定間隙, 蛋殼就容易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