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測試的意義

有的時候, 醫生為了判斷憑人的微循環功能, 會要求病人測試毛細血管充盈時間, 很多人有疑問, 這個檢查測出了微循環功能後能有什麼具體的作用, 能通過這項測試判斷有什麼具體病症嗎?毛細血管充盈時間的測試在臨床上有什麼具體意義呢?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相關問題。

原理:在血容量充足、毛細血管功能正常時, 毛細血管開放, 有大量血液通過, 因而於表淺部位皮膚呈潮紅色。 對皮膚施加一定壓力後, 局部毛細血管血流中斷, 血液被擠向周圍, 皮膚呈白色, 去除壓力後, 血流很快恢復, 皮膚又重新變為潮紅色。 當血壓過低、血容量不足、休克時, 解除壓力後毛細血管血流恢復緩慢, 皮膚由白轉紅的時間延長。 本試驗可判斷血液微循環狀態。

方法:編患者取平臥位, 使身體各部位基本與心臟處於同一水準。 用手指壓迫患者指(趾)甲或額部、胸骨表面、脛骨前內側面等皮下組織表淺部位,

片刻後去除壓力, 觀察按壓局部皮膚顏色變化。

結果判定:1.撤除壓力後, 局部皮膚顏色由白轉紅的時間≤2s為正常, 試驗陰性。

2.由白轉紅時間>3s, 或呈斑點狀發紅為試驗陽性, 說明迴圈功能障礙。

臨床意義:1.正常人陰性結果。 2.陽性見於各種原因的動脈血液迴圈障礙, 如各種原因的休克, 肢體動脈梗阻性病變等。 3.某一肢體陽性, 其它肢體、部位陰性, 提示該肢體動脈血液減少或中斷, 如脈管炎等疾患

適應證:各種原因的休克, 休克與低血壓狀態的鑒別, 可疑肢體動脈阻塞者。

瞭解了毛細血管充盈時間的測試意義, 我們大致可以知道, 該時間反映外周血管舒縮功能。 單純再充盈時間延長並不能診斷疾病.需和其他一些症狀和表現一同評價。

然而, 此種表現通常是阻塞性外周動脈血管疾病或心排血量減少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