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看舌頭 知身體

能不能吃補藥, 是不是該節食, 身體是自帶指標的, 這就是舌苔, 舌苔是身體變化的最迅速最直接的反應, 特別是消化道的狀態, 可以從舌苔上看出來。

一旦舌苔變得很膩, 看著不乾淨, 即便刮了之後很快又長出來, 白膩或者是黃膩, 都說明消化功能出現障礙了, 由此導致體內有濕, 白膩是寒濕, 黃膩是濕熱。

中醫說的濕, 是消化功能的相對或者絕對不足, 相對不足是說你吃的超過消化能力, 比如肥甘厚味吃多了, 再好的消化功能也會被累壞了;絕對的不足則是消化能力本身不足, 即便沒吃多, 沒吃油膩,

也消化不了, 這兩種情況都會生濕, 舌苔都會膩。

如果是絕對的消化能力不足, 除了舌苔膩, 一定要有舌質的變化, 舌頭多是胖大的, 甚至有齒痕, 虛是本質, 濕是標。 無論是補藥, 還是好吃的食物, 都要禁忌或者減少, 為的是給消化功能減負, 給它恢復的機會。

如果舌苔正常, 但是舌頭發紅, 一般是有火, 如果這個紅局限在舌尖上, 多是心火、肺火, 在兩邊多是胃火, 如果伴隨失眠、心煩就要清心火;如果伴有口臭便秘, 就要清胃火。

除了紅, 舌頭還偏瘦, 甚至看上去像缺水似的, 這就可能是陰虛, 或者是剛剛發燒之後, 津液傷了, 這個時候更容易上火, 所以需要補陰, 像沙參玉竹麥冬之類的就可以了, 因為這個時候的傷陰主要局限在肺陰。

如果是慢性病後期, 或者是癌症化療之後的陰虛, 舌頭的顏色更紅, 舌體更乾瘦, 這就是傷腎陰了, 補腎陰的藥物必須要到枸杞、生地、阿膠、龜板級別, 才能更深的補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