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胎兒唇齶裂的簡要論述

首先唇齶裂, 是指嘴唇有所裂口, 破壞了嘴唇的美觀整體性, 並且這種病在中國病發率較高, 平均每七百名嬰而就有一名患上唇齶裂。 唇齶裂又因為症狀是嘴與鼻子相通會引發呼吸道病症, 還可能造成胎兒營養不良, 從而身體各方面比正常的嬰兒都過於弱小。 面目器官整體性的缺陷, 讓孩子長大後造成極大的心理影響, 這種影響一直伴隨著他們的一生。

這種先天性畸形主要是在懷孕第4周到第10周期間, 由於某些致病因素導致胎兒面部發育障礙所致。 目前醫學認為可能的致病因素有:遺傳因素部分患兒直系或旁系親屬中有類似畸形發生。 大約有20%左右唇齶裂患兒可查詢出有遺傳史。 感染和損傷懷孕初期(2個月左右)的母親感染過病毒, 如流感、風疹或受過某種損傷可能成為唇齶裂的致病原因。 慢性疾病體懷孕期間患有如貧血、糠尿病、嚴重營養障礙等慢性疾病。

懷孕期間服用某些藥物鎮靜藥、抗癲癇藥及激素類藥等。 X線照射懷孕期間母體接受過大劑量X線照射。 年齡因素相關資料指出父母雙方年齡都偏大, 會使胎兒唇齶裂的風險增加。 胎兒唇齶裂的風險隨父母雙方的年齡遞增。 40歲母親與30歲母親相比, 胎兒唇齶裂的風險要高20%;而20歲到50歲之間, 父親的年齡每大10歲, 胎兒唇齶裂的風險就增加12%。 不過,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極其年輕, 這個規律就不再適用。 環境因素主要是母親懷孕早期(懷孕3個月以前)出現下述某種狀況可能會導致胎兒唇齶裂:如懷孕期間維生素的缺乏, 尤其懷孕期間葉酸缺乏;母親在懷孕期間感染病毒, 如孕婦上呼吸道感染、風疹等;接觸X射線、電腦輻射等;服用抗癲癇藥、類固醇激素或抗腫瘤藥物、抗組胺藥、長期接觸農藥、長期煙酒刺激等,
都可能造成遺傳基因的突變等一系列胎兒唇齶裂;內分泌失調, 由於精神性或損傷性的因素, 如遭到強烈的精神刺激、身體遭損傷等;營養因素, 早孕期的嚴重嘔吐、厭食、偏食等導致維生素D、葉酸、鐵、鈣等的缺乏也會導致胎兒唇齶裂。

遺傳因素遺傳學研究證明, 胎兒唇齶裂為多基因遺傳性疾病, 20%~30%的患者具有陽性的遺傳因素。 一般胎兒唇齶裂發生在第一胎的概率為1/600, 如果第一胎是胎兒唇齶裂的, 在第二胎髮生胎兒唇齶裂的幾率為3/100。 如果一個嬰兒的哥哥或姐姐也有這種胎兒唇齶裂, 那這個嬰兒便比其他嬰兒多30至40倍的可能出現胎兒唇齶裂這種缺陷。

我們也經常可見在患者的親屬中有類似的畸形發生。

預防因此, 唇齶裂的預防關鍵在於懷孕早期, 即妊娠第2—3個月期間。 應避免上述可能的致病因素, 提倡優生優育, 禁止近親結婚。 如果生了唇齶裂畸形的小孩, 也不要緊, 只要很好餵養, 經過及時的手術治療, 也會成為一可愛的孩子。

其實, 除了一個影響面目整體性外, 還因為嘴唇開裂而會影響它的語言功能。 如果不從小進行糾正, 那麼以後會影響他和其他人進行溝通上的障礙。 糾正不僅難度較大而且效果也不好。 而它的嘴唇開裂是可以通過手術糾正進行補充。 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得不錯效果, 一般都認可手術糾正時間在不滿一歲左右下就應該進行。

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