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夏天蚊子少預示寒冬不靠譜

一家網站調查顯示, 四成網友今年夏天從沒被蚊子咬過, 還有人認為這預示今年冬季會是寒冬。 專家表示, 高溫確實令蚊子生存陷入“低谷”, 但預示今年寒冬不科學。

“今年還真沒被咬, 蚊子去哪了?”“蚊子都熱死了, 你讓六神和雷達情何以堪!”不少網友熱議今夏無蚊。

記者在珞獅南路中百倉儲門口隨機詢問6位市民, 他們表示本月都沒有買花露水、滅蚊片等產品。 家住武昌學雅芳鄰的張女士說, 有一個多星期沒給3歲女兒用過寶寶金水了, 即使不在空調房, 也沒被蚊子咬過。

市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科主任吳太平介紹,

蚊子最適宜生存的溫度是26℃, 每年蚊子活躍的高峰期上半年在6月, 下半年在9、10月, 相比而言, 高溫天對蚊子確實是低谷期。 今年7、8月武漢高溫天特別長, 蚊子少的感受更為明顯。

吳太平今夏參與我市創建衛生城市“除四害”相關檢查, 對滅蚊的感受很深。 他介紹, 今夏查看了社區、車站、賓館等40多處, 往年存在積水的地方大多曬乾, 近來雨水稀少, 蚊子失去繁衍的地方, 繁殖率下降;同時高溫使蚊子生存條件惡化, 死亡率大增。 一降一升, 蚊子確實減少。

吳太平表示, 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統計資料, 但直觀感受, 生活有蚊子幼蟲孑孓的積水數量大為減少。

“不過, 隨著氣溫下降、降雨, 蚊子碰到適宜的環境, 還會多起來。

”吳太平提醒市民, 9月份是蚊子活躍期, 家中要注意經常清除積水, 注意防蚊滅蚊。

省氣象局研究員陳正洪表示, 蚊子的多少與冬天寒冷程度並無關係, 目前也沒有研究證實夏天越熱、冬天就會越冷。 民間有“大水大寒”的說法, 根據歷史上氣象記錄, 有一定的相關性, 但也不是絕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