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基因檢測可預防藥物性耳聾

這個愛耳日重“預防”

3月3日即將迎來第19個“愛耳日”, 今年的主題是“聽見未來, 從預防開始”, 耳部疾病預防再度引發社會關注。 一條有關兒童用藥不當致聾的公益廣告,

也於近期在社交網站刷屏。 統計顯示, 有類似遭遇的兒童, 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之多。 針對這一問題以及防範方法, 北京晨報記者日前採訪了相關專家。

專家表示, 造成兒童耳聾的主要藥物是氨基糖甙類藥物。 因此, 兒童用藥應格外謹慎, 原則上不使用有明確耳毒性的氨基糖甙類藥物。 此外, 兒童中存在藥物性致聾基因攜帶者, 一旦接觸此類藥物, 極易致聾。 通過耳聾基因檢測, 可儘早發現, 避免藥物性耳聾的發生。

藥物性耳聾源自基因突變

在上面提到的公益廣告中, 一位5歲小朋友說道, 自己因為3年前發高燒用藥不當逐漸喪失聽力。 在以往的新聞報導中, 也曾出現過兒童因為治療感冒等常見病用藥不當造成耳聾的案例。

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等發佈的《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顯示, 我國每年因用藥不當約有3萬名兒童耳聾。

對於因用藥不當致聾的兒童在耳聾患者中的比例, 北京電力醫院耳科專業副主任醫師趙亮進行了估算, 他舉例說, “1999年, 上海對市屬的4所聾啞學校共計275名學生進行調查, 明確因藥物導致耳聾的孩子占71%;其他地區的報導顯示, 藥物性耳聾的比例也多在50%上下。 我國有聽力殘疾的總人數約2780萬, 按照這個比例計算, 藥物性耳聾的兒童人群是相當龐大的。 ”

據介紹, 藥物性耳聾之所以發生, 主要原因很可能是這些兒童屬於藥物性致聾基因攜帶者, 即攜帶線粒體A1555G或C1494T基因突變。

對於已經發生的藥物性耳聾, 趙亮表示:“目前缺乏理想的藥物治療方法, 唯有助聽器和人工耳蝸可以説明一部分聾兒恢復聽力。 ”然而, 預防兒童藥物性耳聾則是有方法的, 可以通過耳聾基因檢測, 判斷孩子對耳毒藥物的敏感性, 這已成為關乎兒童健康的重要工作。

氨基糖甙類藥物具有耳毒性

至於哪些藥物會造成兒童藥物性耳聾, 趙亮醫生給出了宏觀方面的資料, “目前有18類100多種藥物被證實對聽力有影響, 每一類致聾藥物機理不盡相同, 有些藥物導致的耳聾在停藥後聽力有可能恢復, 而有些藥物導致的耳聾一旦形成, 則是永久性損害, 不可恢復。 ”

談到這一問題, 資深藥劑師、和睦家醫院藥師門診主任冀連梅表示,

“其中主要是氨基糖甙類藥物, 比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 ”這些抗生素類藥物之所以會造成兒童耳聾, “是因為它們具有耳毒性, 會對兒童的聽神經系統造成傷害”。

趙亮醫生強調, 兒童用藥應格外謹慎, “原則上不使用有明確耳毒性的氨基糖甙類抗生素(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 ”

除了氨基糖甙類藥物之外, 冀連梅也指出, 對於感染造成的耳部疾病, 治療過程中有時也會選擇使用抗生素, 如青黴素等, 其使用必須要有醫生的指導, 以免造成損害。 此外, 她還提到, 一些中藥由於重金屬含量較高, 家長如果選擇了這類中藥給兒童服用, 同樣會造成兒童耳聾。

基因篩查預防藥物性耳聾作用重大

北京晨報記者注意到,

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發佈的《關於開展第19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中所列明的工作專案中, 便提到了“開展耳聾基因篩查”“預防和減少藥物導致聽力殘疾的發生”。

在趙亮看來, 基因檢測對於預防藥物性耳聾作用重大, 他介紹說:“一部分藥物性耳聾會和遺傳基因有關, 對於經耳聾基因檢測中發現有線粒體基因突變的孩子, 其對耳毒性藥物的敏感性要超過普通孩子, 更應該嚴格控制用藥。 ”

對於耳聾基因篩查, 冀連梅表示, 目前國內已廣泛存在針對新生兒耳聾基因攜帶者的專業篩查, 以確定新生兒是否有氨基糖甙類致聾基因。

她轉發給北京晨報記者一張患者曾出示過的基因篩查後的“用藥指南”卡片,

卡片上標明了這樣的文字:“您本人及母系家族成員應絕對終生禁用或慎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 然後列出了鏈黴素、卡那黴素等10多種抗生素的名字。 ”

冀連梅強調, 基因篩查之後, 醫生都會給新生兒家長一張這樣的卡片, 上面注明了哪些藥物要禁用或慎用。 家長在帶孩子看病時, 即可將卡片出示給醫生。

耳毒性藥物仍未退出治療

基層藥師應加強培訓教育

儘管藥物性耳聾兒童人群龐大, 不過冀連梅藥師指出, “過去認為藥物使用不當是造成兒童耳聾的主要原因之一, 現在的大城市應該不會存在這類問題了, 但在基層, 濫用藥物的現象還很普遍。 ”冀連梅透露, 像慶大黴素如今的確仍在基層使用。 趙亮醫生也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因為耳毒性藥物有各自的藥理作用,目前不可能完全退出醫療市場。

關於預防兒童用藥不當,冀連梅還介紹說,目前國內通常是在藥品說明書中有所體現,在說明書的《注意事項》下提醒醫生和患者注意可能有耳毒性。

針對普遍存在的濫用藥物現象,冀連梅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她認為,“應當加強對醫生的培訓和對公眾的教育,告訴他們哪些藥物有耳毒性,哪些藥物需要謹慎使用。”此外,她還認為,“藥品說明書最好加上警示語,在說明書顯著位置提醒醫生和家長注意”。

■延伸閱讀

遺傳感染也都會導致兒童耳聾

在耳毒性藥物之外,兒童耳聾還有多種致病原因,趙亮指出,“較常見的是遺傳因素,其中一部分遺傳基因也可以通過血液檢測來確認。”他還提醒家長注意,由遺傳因素導致的耳聾在出生時就可以出現,也在後天發育當中逐漸出現。此外,在兒童生長發育期,病毒感染、外傷以及中耳炎遷延不愈,也是導致耳聾的常見因素。

如何判斷孩子存在耳聾風險

兒童耳聾的原因如此多樣,作為家長,在生活中也需要密切注意孩子是否存在耳聾風險。趙亮醫生給大家提供了指導意見:“兒童對聽力的主觀反應不如成人敏感,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如孩子在交流時反應遲鈍,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聽力學檢查。”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對幼兒聽覺反應進行以下觀察:幼兒是否會聽聲後四肢、眼睛作出反應;主動發聲頻率如何等。1-1.5周歲時,能否聽懂簡單語言指令,能正確指出自己熟悉的物品。2周歲時,能否聽懂語言或說簡單語言,如果不能,孩子就可能存在聽力障礙。

耵聹栓塞也是常見兒童耳病

趙亮還介紹了其他的常見兒童耳部疾病,他表示,“兒童中最為常見的耳科問題是外耳道耵聹栓塞(耳垢阻塞耳道),這是因為相比成人,兒童外耳道狹窄,日常運動量小,外耳道裡的耵聹不易自然脫落,容易堆積在外耳道裡。”

對此,趙亮醫生也建議家長儘量不要自行處理。“一部分兒童的耵聹栓塞會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自然脫落,所以家長發現兒童外耳道裡耳垢堵塞後不要盲目自己處理。如果孩子日常言語交流正常,沒有表達特殊耳朵不適就可以維持現狀。如果孩子交流反應遲鈍,可以找耳科醫生處理,通過專業的工具清理。家用的掏耳工具容易對孩子的外耳道造成損傷,不可輕舉妄動。”

北京晨報記者張曉莉李嚴 趙亮醫生也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因為耳毒性藥物有各自的藥理作用,目前不可能完全退出醫療市場。

關於預防兒童用藥不當,冀連梅還介紹說,目前國內通常是在藥品說明書中有所體現,在說明書的《注意事項》下提醒醫生和患者注意可能有耳毒性。

針對普遍存在的濫用藥物現象,冀連梅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她認為,“應當加強對醫生的培訓和對公眾的教育,告訴他們哪些藥物有耳毒性,哪些藥物需要謹慎使用。”此外,她還認為,“藥品說明書最好加上警示語,在說明書顯著位置提醒醫生和家長注意”。

■延伸閱讀

遺傳感染也都會導致兒童耳聾

在耳毒性藥物之外,兒童耳聾還有多種致病原因,趙亮指出,“較常見的是遺傳因素,其中一部分遺傳基因也可以通過血液檢測來確認。”他還提醒家長注意,由遺傳因素導致的耳聾在出生時就可以出現,也在後天發育當中逐漸出現。此外,在兒童生長發育期,病毒感染、外傷以及中耳炎遷延不愈,也是導致耳聾的常見因素。

如何判斷孩子存在耳聾風險

兒童耳聾的原因如此多樣,作為家長,在生活中也需要密切注意孩子是否存在耳聾風險。趙亮醫生給大家提供了指導意見:“兒童對聽力的主觀反應不如成人敏感,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如孩子在交流時反應遲鈍,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聽力學檢查。”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對幼兒聽覺反應進行以下觀察:幼兒是否會聽聲後四肢、眼睛作出反應;主動發聲頻率如何等。1-1.5周歲時,能否聽懂簡單語言指令,能正確指出自己熟悉的物品。2周歲時,能否聽懂語言或說簡單語言,如果不能,孩子就可能存在聽力障礙。

耵聹栓塞也是常見兒童耳病

趙亮還介紹了其他的常見兒童耳部疾病,他表示,“兒童中最為常見的耳科問題是外耳道耵聹栓塞(耳垢阻塞耳道),這是因為相比成人,兒童外耳道狹窄,日常運動量小,外耳道裡的耵聹不易自然脫落,容易堆積在外耳道裡。”

對此,趙亮醫生也建議家長儘量不要自行處理。“一部分兒童的耵聹栓塞會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自然脫落,所以家長發現兒童外耳道裡耳垢堵塞後不要盲目自己處理。如果孩子日常言語交流正常,沒有表達特殊耳朵不適就可以維持現狀。如果孩子交流反應遲鈍,可以找耳科醫生處理,通過專業的工具清理。家用的掏耳工具容易對孩子的外耳道造成損傷,不可輕舉妄動。”

北京晨報記者張曉莉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