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肛周膿腫引流的步驟

肛周膿腫引流, 其實就是通過手術引流的方式進行治療, 因為現在肛周膿腫發病率越來越高,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 而肛周膿腫引流的手術步驟方法, 我們也可以多去瞭解。

(一)肛周皮下膿腫切開引流術

截石位或側臥位。 在肛周膿腫處作放射形切口, 長度與膿腔大小相當。 切開皮膚後, 用止血鉗鈍性分離, 進入膿腔, 排出膿液。 然後, 用手指伸入膿腔探測大小, 並將膿腔中纖維間隔分開(如肛門外括約肌皮下組有礙引流時, 可將其切斷, 但勿損傷其深層)。 按需要擴大切口後, 將切口邊緣皮膚剪去少許, 使引流通暢。 最後清除腔內壞死組織, 膿腔內置凡士林紗布引流。

為了避免日後形成瘺管, 切開膿腫後, 應尋找發炎的隱窩(即內口), 將其與切口之間的組織切開, 通暢引流。 如內口在肛管直腸環以上者, 則不切開, 以分期手術為宜, 可用絲線穿過內口待2~3周後瘺管形成時再行切開。

(二)直腸粘膜下膿腫切開引流術

膿腫位於直腸上部者, 不必麻醉;膿腫靠近齒線者, 因痛覺敏感, 宜用局麻或鞍麻。 插入肛門拉鉤, 發現膿腫後, 在膿腫隆起處用尖刃刀刺破粘膜, 排盡膿液。 再用止血鉗縱行鈍性擴大切口(與膿腔大小相等), 清除壞死組織, 不放引流。

(三)坐骨直腸間隙膿腫切開引流術?

在有波動的部位, 作一前後直切口或略呈弧形切口。 切口盡可能靠近肛門, 但又至少離肛門2.5cm, 以免損傷肛門括約肌。 切開皮膚後, 用止血鉗鈍性分入膿腔, 將膿液排出。 伸入示指,

探查膿腔範圍, 分開膿腔中纖維間隔, 根據膿腫範圍, 向前後方向擴大切口。 坐骨直腸間隙能容納60~90ml膿液, 如術中排出膿液超過90ml時, 應考慮已與對側坐骨直腸間隙或其上方的骨盆直腸間隙相通, 確診後須分別引流。 修剪凸出的傷口邊緣。 止血後放入凡士林紗布條引流。

(四)骨盆直腸間隙膿腫切開引流術

操作大致與坐骨直腸間隙膿腫切開引流術相同, 但切口須偏向肛門後外側, 距肛門緣2.5cm前後方向切開。 當止血鉗插入坐骨直腸間隙後, 用左手示指插入直腸, 引導止血鉗向深處探入。 當止血鉗抵達肛提肌時, 可感到肌力, 用鉗尖穿過肛提肌後, 繼續插進1cm左右, 即有膿液流出。 再張開止血鉗, 擴大肛提肌上的引流口。 待膿液排盡後,

切除創緣兩側凸出邊緣, 在膿腔內置一香煙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