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痛風為何易在夜間發作

痛風的發生, 源於體內尿酸濃度過高, 超出自身溶解度後, 會在關節腔形成細小的尿酸鹽沉澱, 啟動機體自身免疫系統, 引發急性關節疼痛。 在水分、溫度、激素、血氧濃度等因素作用下, 痛風患者經常在夜間突發足痛。

機體缺水。 睡夢中機體處於相對脫水狀態, 尿酸濃度升高、結晶沉澱, 誘發痛風發作。 為避免起夜影響睡眠品質, 痛風患者白天要多喝水;保持臥室濕潤;還可在床頭放杯水, 以便感覺口渴時隨時飲用。

體溫降低。 睡眠中機體新陳代謝率進入低谷, 體溫相對較低。 溫度的下降使得尿酸鹽的飽和度降低,

更容易發生沉澱。 因此睡眠過程中注意保溫, 尤其是肢體遠端, 盛夏時痛風患者切忌貪涼。

午夜激素分泌減少。 腎上腺皮質激素能有效預防痛風發作、改善發作時症狀。 但皮質激素的分泌量規律性地變化, 午夜0~2時最低, 3~5時開始上升, 至早晨6~8時達到高峰, 以後逐漸下降。 午夜分泌減少, 痛風發作有了可乘之機。 激素分泌的生理節律無法調節, 但可通過服用類固醇藥物來替代補充。 需注意藥物必須符合激素治療適應證、並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方可使用。

打鼾導致缺氧。 打鼾嚴重的痛風患者, 伴隨著反復出現的呼吸暫停, 嚴重時, 會造成機體血氧濃度降低, 為此, 機體核苷代謝增加。 結果體內卻產生了大量嘌呤, 嘌呤的代謝終產物正是尿酸,

導致尿酸濃度過高引發痛風。 可以選擇側臥位或半俯臥位, 抬高床頭或枕頭, 保持鼻腔通暢;超重、肥胖患者應進行減肥改善打鼾症狀;對於符合指征的患者可選擇佩戴矯治器、接受手術和經鼻持續正壓通氣等治療。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內分泌與代謝科博士張 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