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10句話挫傷孩子積極性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樂觀自信, 可以勇敢地面對各種挑戰, 可是大部分孩子并沒有像父母期待的那樣成長, 有些孩子甚至在各類場合都顯得過于拘謹、退縮、膽小怕事。

要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 有十句話父母不能說。

1.“你還小, 你不行。 ”在父母眼中, 這是對孩子的保護。 然而,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不斷的發現并探索新鮮事物是孩子自主成長的過程。 一旦父母挫傷了孩子挑戰未知事物的積極性, 便會使孩子覺得自己想做什么都會被否定, 喪失探索新事物的熱情, 放棄自己的決定權。 所以, 父母應多鼓勵孩子, 比如“如果想好了, 就放手去試, 爸爸媽媽會看著你。 ”給孩子信心和安全感。

2.“哪有, 我們沒那么優秀。 ”謙虛是傳統美德, 但當孩子被表揚, 父母的謙虛卻會使孩子感到沮喪, 覺得自己并沒有獲得家人的認可。 所以, 當孩子被贊賞時,

父母不要表現得過分謙虛, 要肯定孩子的努力, 給孩子信心。 此時不妨這樣回答:“謝謝您對孩子的肯定, 我們會繼續努力。 ”

3.“怎么這都干不了。 ”生活中, 很多大人認為理所應當或者非常簡單的事情對孩子則未必如此。 所以, 當孩子沒有做好某件事時, 家長一定不要急躁, 應耐心地給予鼓勵, 給孩子再次嘗試的機會。 此時, 可以問孩子“感覺怎么樣?”, 也可以鼓勵孩子, “你已經可以做……了, 真棒!”

4.“你看看人家。 ”也許, 父母無意間的比較只是想讓孩子更有動力, 但這會使孩子覺得父母更喜歡別人, 總也看不到自己的優點, 進而失去自信。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若父母欣賞孩子并能適當鼓勵, 會使孩子更加樂觀自信。 相同情況下,

父母可以說“我們知道你已經在努力了, 加油。 ”幫孩子建立自信。

5.“你再不好好學習, 以后掃垃圾去。 ”類似的話父母也許說者無心, 可孩子對未來的認知并不明確, 往往會放在心上并感到壓力, 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其實, 父母可以跟孩子說“我們一起學習吧。 ”陪孩子一起發現學習的樂趣。

6.“爸爸媽媽那么累都是為了你。 ”父母常會苦口婆心的勸孩子上進, 懂得感恩, 可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過早地感受到壓力, 如果自己有一點沒做好就會覺得對不起父母。 從而影響其長期性格發展。 此時, 父母可讓孩子為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如下班回家要求孩子, “給爸爸倒杯水好嗎?”

7.“等你成績好了, 再……”這會使孩子覺得成績不好就沒有資格要求其他東西。

這種無資格感, 會使孩子更加自卑。 其實,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 “我們擔心……會影響你的成績, 你覺得呢?”

8.“你再……我就……” 面對分歧, 威脅和專斷的做法除了能顯示家長的權威, 不但起不到作用, 還會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 此時, 不如與孩子一起商量, 讓他感到被尊重、被理解, 如“是不是這樣會更好?”

9.“你是第一名, 你是最棒的。 ”過度強調名次會使孩子感到擔心:如果下次不是第一名, 家長會不會不高興?所以, 在孩子取得成績時, 父母更應關注和贊美孩子的努力, 而非成績, 夸獎孩子時, 可以換個說法:“你一直在努力, 我們為你驕傲。 ”

10.“早說過這樣不行。 ”當孩子失敗時, 這類語言只會讓孩子更加氣餒, 更不愿和父母交流。 家長的肯定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所以, 父母應對孩子充滿信心。 當孩子遭遇失敗時, 不妨說“我們一起分析原因, 下次一定會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