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粟芽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1.《本草衍義》:檗米, 此則粟檗也。 今谷神散中用之, 性又溫於大麥檗。

2.《綱目》:《名醫別錄》止雲檗米, 不雲粟作也。 蘇恭言凡穀皆可生者是矣。 有粟、黍、谷、麥、豆諸, 皆水浸脹, 候生芽暴幹去須, 取其中米, 炒研面用, 其功皆主消導。

【拼音名】Sù Yá

【英文名】Millet sprout

【別名】檗米、粟檗、谷芽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粱的發芽穎果。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um italicum L.]2.Setaria italica (L.) 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

【性味】味苦;性微溫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 主食積脹滿;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研末入丸、散。

【各家論述】

1.《別錄》:寒中, 下氣, 除熱。

2.《日華子本草》:除煩, 消宿食, 開胃。

3.《綱目》:消導米麵諸果實積。

4.《山西中藥志》:健脾, 消食。 治食滯脹滿, 食欲不佳。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