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桑芽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江蘇植藥志》

【拼音名】Sānɡ Yá

【別名】女兒紅、青桑頭(《江蘇植藥志》)。

【來源】為槭樹科植物茶條槭的幼芽及嫩葉。 3月採收。 置鍋中, 微火炒焙數分鐘, 使幼葉變軟, 取出用手揉搓至均勻後, 曬乾。

【原形態】

茶條槭, 又名:茶條。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高約5~6米。 樹皮灰色, 粗糙。 小枝細, 綠色或紫綠色。 單葉, 紙質, 卵形, 長6~10釐米, 寬4~6釐米, 常羽狀3~5裂, 先端漸尖, 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不整齊疏鋸齒;葉脈及脈腋有柔毛。 傘房花序頂生;花雜性;萼片5, 邊緣有長柔毛;花瓣5, 白色;雄蕊8, 著生於花盤內部;子房密生長柔毛, 花柱無毛, 柱頭2裂。 翅果長2.5~3釐米;小堅果嫩時有長柔毛;兩翅直立,

成銳角。 花期5~6月。 果熟期10月。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向陽地。 分佈黃河流域、長江下游及東北。 產江蘇。

【性狀】乾燥的幼芽及嫩葉多捲曲皺縮或裂成碎片狀, 完整的較少, 深綠色或黑綠色, 表面具短毛。 常摻有嫩枝。 剛萌發的葉芽, 鱗片上密佈銀白色長柔毛。 氣香, 味稍苦。

【化學成份】樹皮、葉、果實含鞣質。

【功能主治】《江蘇植藥志》:代茶飲, 退熱明目。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