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出血熱傳染嗎

文章導讀

說到了出血熱這個疾病,相信大家並不會覺得陌生,反而已經是非常熟悉了。其實出血熱這個疾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疾病之一,此外還會有發熱,出血甚至是腎臟受損等症狀和表現。因此得了出血熱這個疾病,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醫,防止疾病繼續惡化等。那麼到底出血熱傳染嗎?傳染的途徑是通過什麼方式的呢?

其實出血熱這個疾病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老鼠這類動物有關,而且感染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壯年身上,並且還會出現頭痛,腰痛,咳嗽等症狀,與普通的感冒症狀及其相似。那麼到底出血熱傳染嗎?

出血熱傳染嗎

出血熱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引起的,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臨床特徵是發熱、出血傾向及腎臟損害等。

病因

1.宿主動物和傳染源:主要是小型齧齒動物、包括鼠。2.傳播途徑:主要傳播為動物源性,病毒能通過宿主動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傳播是人類感染的重要途徑。3.人群易感性:一般認為人群普遍易感,隱性感染率較低,一般青壯年發病率高,二次感染發病罕見。

臨床表現:出血熱潛伏期一般為2~3周。起病急,有發熱(38~40℃)、三痛(頭痛、腰痛、眼眶痛)以及噁心、嘔吐、胸悶、腹痛、腹瀉、全身關節痛等症狀,皮膚黏膜三紅(臉、頸和上胸部發紅),眼結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瘀斑,或呈條索狀、抓痕樣的出血點。隨著病情的發展,病人退燒,但症狀反而加重,繼而出現低血壓、休克、少尿、無尿及嚴重出血等症狀。典型的出血熱一般有發熱、低血壓、少尿、多尿及恢復五期經過。如處理不當,病死率很高。因此,對病人應實行“四早一就”,即早發現、早診斷、早休息、早治療,就近治療,減少搬運。出血熱早期症狀主要是發熱、頭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極易與感冒混淆,造成誤診而延誤病情;不少患者由於出現發熱、頭痛、尿少、水腫等症狀而被誤診為急性腎炎或泌尿系統感染;部分患者可有噁心、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而被誤診為急性胃腸炎;少數患者有發熱、畏寒、頭痛、乏力症狀,皮膚黏膜有出血點,或白細胞數增高,與敗血症非常相似。

檢查

(一)常規檢查:1.血象:不同病期中變化不同,對診斷、預後判定均重要。(1)白細胞 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3~4日後即明顯增高,多在(15~30)×109/L,中性粒細胞明顯左移,並可出現幼稚細胞,重型、危重型可出現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細胞,呈現類白血病反應。異型淋巴細胞在1~2病日即可出現,且逐日增多,一般為10~20%,部分達30%以上,對診斷有參考價值。(2)紅細胞和血紅蛋白 發熱期開始上升,低血壓期逐漸增高,休克期患者明顯上升,至少尿期下降,其動態變化可作為判斷血液濃縮與血液稀釋的重要指標。(3)血小板 全病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病日即降低,低血壓及少尿期最低,並有異型、巨核血小板出現,多尿後期始恢復。血小板顯著減少是本病一項特徵性表現。下降迅速原因,除病毒直接損害外,提示有DIC存在。2.尿常規:顯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點,也是腎損害的最早表現。其主要特徵為:出現早、進展快、時間長。多在2~3病日尿中即開始出現蛋白,並發展迅速,可在1天內由“+”突然增至“+++”或“++++”。少尿期達高峰,以後逐漸下降,尿中還可有紅細胞、管型或膜狀物(是凝血塊、蛋白質與壞死脫落上皮細胞的混合凝聚物),故必須強調多次查尿、有助於診斷。

(二)血液生化檢查:1.尿素氮及肌酐:低血壓休克期輕、中度增高。少尿期至多尿期達高峰,以後逐漸下降,升高程度及幅度與病情成正比。2.二氧化碳結合力:發熱後期即下降,低血壓休克期明顯,少尿期亦有下降,多尿期逐漸恢復至正常。3.血鉀在發熱期可有降低,休克期仍低,少尿期上升為高血鉀,多尿期又降低。但少尿期亦有呈低血鉀者。血鈉及氯在全病程均降低,以休克及少尿期最顯著。血鈣在全病程中亦多降低。

(三)凝血功能檢查:一般血小板均減少,有DIC者,開始為高凝階段,凝血時間縮短,但為時較短,不易觀察。其後轉為低凝血階段和繼發性纖溶亢進。低凝階段,表現為凝血因數大量消耗,血小板下降,凝血酶原和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纖維蛋白原降低。繼發性纖溶亢進表現為凝血酶凝固時間延長,纖維蛋白降解物增加及優球蛋白溶解時間縮短。血漿魚精蛋白副凝試驗(3P試驗)陽性說明有纖維蛋白單體存在,證明有較多凝血酶及纖溶存在。

(四)免疫功能檢查:普遍有免疫功能異常。在急性期細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尤以休克期為甚,其下降幅度與病情嚴重程度相平行,至多尿期漸回升。在EHF患者病程中存在著調節性T細胞數量和功能失常,表現為病初自發性抑制性T細胞(STs)活性即明顯低下,CD8細胞百分數增加,CD4/CD8比值倒置,增加的CD8細胞屬於細胞毒性T細胞。血清免疫球蛋白測定可見IgM和IgA增高,早期尤其以IgM增高為著。急性期補體水準下降,血清總補體及補體C3、C4含量,在發熱期即開始下降,低血壓及少尿期尤著,病情危重者明顯降低。免疫複合物檢出率增高,早期即出現迴圈免疫複合物,腎組織作電鏡或免疫螢光檢查,在腎小球基底膜見有免疫複合物沉積。

診斷:一般依據臨床特點和實驗室檢查、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診斷,對典型病例診斷並不困難,但在非疫區,非流行季節,以及對不典型病例確診較難,必須經特異性血清學診斷方法確診。

治療:本病應爭取早期治療。發熱期可用環磷醯胺或腎上腺皮質激素,丹參注射液等。發生低血壓休克時應補充血容量。如有少尿可用利尿劑(如速尿等)靜脈注射。無尿者可用20%甘露醇250毫升口服,如效果不明顯可加用50%硫酸鎂40毫升,一日一次。多尿時應補充足夠液體和電解質(鉀鹽),以口服為主。進入恢復期後應休息1~2月,逐步增加體力勞動。

預防:滅鼠是消滅本病的關鍵。

看完了上面詳細介紹地關於出血熱傳染嗎這個問題的答案,相信大家已經大致有所認識和瞭解了。出血熱這類的疾病的確存在著傳染性的,除此之外在發病早期的症狀與感冒的症狀非常相似,所以很多人容易忽略掉這些症狀。因此如果不幸接觸過老鼠這類動物的糞便和血液等,並且有疑似感冒的特徵,都應該及時到醫院就醫和檢查。祝願大家早日康復,都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