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支氣管哮喘

概述
支氣管哮喘, 是一種以嗜酸粒細胞、肥大細胞反應為主的氣道變應性炎症和氣道高反應性為特徵的疾病。 易感者對此類炎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氣道阻塞症狀。

病因
有過敏體質的人接觸抗原後, 使平滑肌立即發生痙攣, 此為速發性哮喘反應。 更常見的是不少患者在接觸抗原數小時乃至數10小時後方始發作哮喘, 稱為遲發性哮喘反應, 這是氣道變應性炎症的結果。 氣道粘膜水腫、炎性細胞浸潤、腺體分泌增中、粘液纖毛清除功能障礙, 加上管腔內粘液栓阻塞也是哮喘發作的重要機制。

症狀
反復發作性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 可自行或治療後緩解。
根據有無過敏原和發病年齡的不同, 臨床上分為外源性哮喘和內源性哮喘。 外源性哮喘常在童年、青少年時發病, 多有家族過敏史, 為Ⅰ型變態反應。 內源性哮喘則多無已知過敏源, 在成年人發病, 無明顯季節性, 少有過敏史, 可能由體內感染灶引起。
無論何種哮喘, 輕症可以逐漸自行緩解, 緩解期無任何症狀或異常體征。

檢查
一、血液常規檢查。
可有嗜酸粒細胞增高。 如併發感染可有白細胞總數增高, 分類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二、痰液檢查。
如合併呼吸道細菌感染, 痰塗片、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有助於病原菌診斷及指導治療。
三、呼吸功能檢查。


四、血氣分析。
五、胸部X線檢查。
六、特異過敏原的補體試驗。
七、皮膚敏感試驗。
在哮喘緩解期用可疑的過敏原作皮膚劃痕或皮內試驗, 有條件的作吸入激發試驗, 可作出過敏原診斷。 但應注意高度敏感的患者有時可能誘發哮喘和全身反應, 甚至出現過敏性休克。 須密切觀察, 及時採取相應處理。

治療
一、消除病因。
應避免或消除引起哮喘發作的變應原和其他非特異性刺激, 去除各種誘發因素。
二、控制急性發作。
哮喘發作時應兼顧解痙、抗炎、去除氣道粘液栓, 保持呼吸道通暢, 防止繼發感染。 一般可單用或聯用下列藥物。
(一)擬腎上腺素藥物:此類藥物包括麻黃素、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等。
(二)茶鹼(黃嘌呤)類藥物:氨茶鹼。


(三)抗膽鹼能類藥物:常用藥物有阿托品、東莨菪堿、654-2和異丙托溴銨(ipratropium bromide)等。
(四)鈣拮抗劑:地爾硫草、維拉帕米、硝苯吡啶口服或吸入, 對運動性哮喘有較好效果。
(五)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六)色甘酸二鈉。
(七)酮替芬:本品在發作期前2周服用, 口服6周如無效可停用。
三、促進排痰。
(一)祛痰劑:溴已新或氯化銨合劑。
(二)氣霧吸入。
(三)機械性排痰:在氣霧濕化後, 護理人員注意翻身拍背, 引流排痰, 必要時可用導管協助吸痰。
(四)積極控制感染。
四、重度哮喘的處理 病情危重、病情複雜, 必須及時合理搶救。
五、緩解期治療:目的是鞏固療效, 防止或減少復發, 改善呼吸功能。
(一)脫敏療法:針對過敏原作脫敏治療可以減輕或減少哮喘發作。
(二)色甘酸二鈉、必可酮霧化劑吸入、酮替酚口服,
有較強的抗過敏作用, 對外源性哮喘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其他如阿司咪唑、特非那定、曲尼斯特等均屬H1受體拮抗劑, 且無中樞鎮靜作用, 可作預防用藥。
(三)增強體質, 參加必要的體育鍛煉, 提高預防本病的衛生知識, 穩定情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