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40歲后腦力加速衰退 加強記憶應掌握六點

臺灣《康健》雜志刊文稱, “邁入40歲, 是保養腦力的重要關卡。 ”研究發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 人腦特定區域的細胞數會逐漸減少。

二三十歲時正值事業打拼期,

人們從不覺得年齡、體力、腦力是問題, 然而一過四十, 很多人卻忽然發現自己很容易分心、記憶開始減退, 話到嘴邊時詞不達意, 常想不起熟人的姓名……

其實, 這只是中年“腦力危機”的一個縮影。 臺灣《康健》雜志就刊文稱, “邁入40歲, 是保養腦力的重要關卡。 ”研究發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 人腦特定區域的細胞數會逐漸減少。

一項由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研究人員主持, 涉及2000名18歲—60歲人的研究發現, 腦力達到最高水平的平均年齡為22歲, 從峰值期開始, 腦力最大降幅出現在27歲。 《康健》刊文稱, 從峰值開始, 我們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每年下降1%, 理解新知識的能力衰退0.5%, 這些變化人們通常在40歲左右才意識到。 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還發現,

男性比女性腦力衰退的速度更快, 65—70歲男性的腦力衰退為9.6%, 同一年齡層的女性則衰退7.4%。

對此, 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玉平告訴記者,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 人出生后大腦就開始活動, 20多歲腦力將達到頂峰, 大腦的思維速率等各方面反應最快。 頂峰以后, 大腦的衰老就開始顯現, 思維速率逐漸下降, 但處理問題的經驗卻不斷提升, 兩者相互彌補讓人感受不到變化。 到了40歲左右, 人的判斷力以及累積的經驗可能很難提升, 大腦的認知衰退卻還在繼續, 所以開始逐漸意識到“腦子不夠用了。 ”

那么, 40歲后又該如何保持大腦“清醒”呢?《康健》雜志援引多位權威腦神經、認知心理及營養專家, 提出“健腦、養腦”的全新觀念,

包括思維模式、營養學、運動等六大方面。

學習掌握四大技巧。 如果你總是為自己的健忘煩惱, 有個消息可以提高你的信心。 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及沙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都證明, 大腦其實是可以訓練的, 最簡單的訓練方法就是學習。 就像身體需要運動一樣, 學習就是腦的體能活動, 它能使腦細胞更活躍更健康。

專家推薦:學習也是有技巧的, 要掌握這四個關鍵詞:新事物、有趣、多感官、關聯性。 臺灣陽明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洪蘭表示, 大腦中的記憶就像在黑板上寫字一樣, 寫了又擦, 擦了又寫, 再寫就看不清楚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 學習那些自己原來不會, 又能引起興趣的事物。 而多感官的刺激, 如嗅覺、聽覺、觸覺等的參與,

能幫助提供多重的記憶線索, 提升你的腦力。 內容的關連性也是如此。 掌握了這四大學習技巧, 就可自由選擇學習的內容, 演講、閱讀、打橋牌、手工藝等均可。

每天來點“腦部有氧運動”。 美國杜克大學神經生理學家卡茲及曼寧提倡大家每天多做“腦部有氧運動”,

不管是吃飯、工作、購物、休閑等, 都可以來點新變化, 為自己創造一些全新的經歷, 引起知覺注意。

專家推薦:“腦部有氧運動”每時每刻都可以做。 比如早上可將時鐘和臺歷倒置, 增加察看難度, 給大腦上緊“發條”;超市購物時, 可先將要做的事情劃分成幾組, 想想在蔬菜區、肉禽區等都需要什么;回家路上來段即興駕駛, 重新認識周圍的環境;每隔一個月調整下家里的布置;嘗試不用眼睛看, 在抽屜中找鑰匙等。

多吃樸實的食物。 紐約西徹斯特醫學中心神經醫學部主任隆巴德認為, 營養是“主宰”腦健康的主要因素, 適當飲食能使腦和免疫系統達到平衡, 避免神經系統疾病。 如果大腦有足夠的營養物質,

其衰老進程也能減緩。

專家推薦:中老年人腸蠕動減慢, 臺灣臺北榮民總醫院主任章樂綺提出, 一定要多吃樸實的食物, 也就是要避免暴飲暴食, 多吃低脂食物, 每天盡可能吃5種不同的果蔬, 盡量少吃甜食, 不吃精致、化學處理過的食物。 此外, 全谷類、魚、堅果、核桃、咖喱、牡蠣等, 都是對大腦至關重要的超級食物。

適當運動改善記憶。 美國國家老化研究所的研究發現, 過去不運動的人在每周做完3次每次45分鐘的快走運動后, 注意力、記憶力等都得到加強。

專家推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顯示, 參試者在每周鍛煉4次, 連續堅持4個月后, 大腦負責記憶的區域得到明顯改善。 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 跳探戈比散步能更好地改善老年人做復雜任務和在有限空間移動的能力。

給大腦放松“排毒”。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大腦也需要“排毒”。美國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瑞司塔克博士提出,“保養”腦力,絕對不能忽視對壓力的管理,因為長期的壓力,會使腦部釋出自由基及壓力激素等有害腦細胞的物質。

專家推薦:控壓有度、每天大笑。王玉平表示,調節情緒可以幫助對抗壓力,比如通過冥想、音樂等讓身體放松的方式都能紓解大腦壓力。研究發現,每天大笑1次具有抗擊心理衰老的功效。哪怕回想大笑場面,也能使壓力激素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分別降低39%和70%。

保持與不同年齡層社交。瑞典斯德哥爾摩市一項針對老人的研究顯示,單身、獨居是加速大腦衰老的危險因素,與子女關系不好的老人大腦衰老得更快。而積極的社交關系能對大腦產生有效刺激。

專家推薦:71歲的夏威夷大學醫學院副院長五十鈴的經驗是,保持與各種年齡層有趣的人交往。他一直用電話和電子郵件與他們聯系。而中老年朋友急需做的一個改變是:遠離電視。研究發現,每天多看1小時電視,患上老年癡呆癥的風險就會增加1.3%。其實,只要走出去,多參加社交活動,與人接觸,就有利于保持大腦健康。

給大腦放松“排毒”。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大腦也需要“排毒”。美國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瑞司塔克博士提出,“保養”腦力,絕對不能忽視對壓力的管理,因為長期的壓力,會使腦部釋出自由基及壓力激素等有害腦細胞的物質。

專家推薦:控壓有度、每天大笑。王玉平表示,調節情緒可以幫助對抗壓力,比如通過冥想、音樂等讓身體放松的方式都能紓解大腦壓力。研究發現,每天大笑1次具有抗擊心理衰老的功效。哪怕回想大笑場面,也能使壓力激素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分別降低39%和70%。

保持與不同年齡層社交。瑞典斯德哥爾摩市一項針對老人的研究顯示,單身、獨居是加速大腦衰老的危險因素,與子女關系不好的老人大腦衰老得更快。而積極的社交關系能對大腦產生有效刺激。

專家推薦:71歲的夏威夷大學醫學院副院長五十鈴的經驗是,保持與各種年齡層有趣的人交往。他一直用電話和電子郵件與他們聯系。而中老年朋友急需做的一個改變是:遠離電視。研究發現,每天多看1小時電視,患上老年癡呆癥的風險就會增加1.3%。其實,只要走出去,多參加社交活動,與人接觸,就有利于保持大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