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急診科醫生》想吐槽,8種患者招醫生煩

這幾天《急診科醫生》正在熱播, 網路評價頗高。

劇中, 醫生們憑藉高超的醫術使患者一次次逢凶化吉, 醫護間齊心協力的同事情讓人動容。 但也有些“不速之客”打破了急診室的和諧——那些醫務工作者最“討厭”的患者。

藝術源於生活, 看似誇張的劇中人物, 在實際就醫過程中都能找到原型。 有時, 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舉動, 不僅可能引起醫生的反感, 更可能危害你的健康。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你聽聽權威專家的心裡話, 教你做一個聰明的患者, 提醒你有8件事千萬別再做了。

受訪專家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 王笑民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 張國喜

1

插隊亂問, 打擾醫生

導醫台處, 患者不排隊, 東一嘴西一嘴地詢問護士, 場面十分混亂

“醫生, 我這個病很急, 能先給我看嗎?”“大夫, 我就問一句……”無論候診大廳, 還是醫生診室, 都會有一些患者為能提前看上病“插隊夾塞”。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張國喜無奈地表示, 掛號本是為了保證所有人享有均等的就診時間和品質, 隨便插隊問話不僅干擾其他患者, 更會分散醫生注意力, 是一種嚴重不尊重他人的表現。

“醫生思路突然被打亂, 匆忙回答的問題也很難保證準確性。 ”張國喜呼籲, 患者應多一些耐心, 若時間有限, 可通過網路提前預約,

按就診時段前來就診。 有些問題也可以先找諮詢台或大夫助手解答, 應儘量不打擾正在看病的醫生。

2

只見片子, 不見患者

在門診, 經常會有人拿著親戚、朋友的一大堆化驗單、片子掛號看病, 這總是讓醫生左右為難。

臨床證明, 影像檢查在診斷中只能作為部分證據, 僅靠一張片子來看病, 很難判斷疾病與影像之間有多大的相關性。

患者對病症的描述、近期感受變化, 以及醫生對病人的查體結果要占30%~40%。

張國喜表示, 這種情況下, 大夫只能幫著看個大概, 病人自己不來很容易貽誤診治。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王笑民說, 他會拒絕這種看病方式。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 如果病人的脈象、面色等都難以查看,

更無從診治開方子了。 ”

如果由於人在外地, 就診實在不方便, 也要儘量準備完善的資料, 代為看病的人要充分瞭解患者的病情。 在初步診斷後, 病人仍應親自前來。

3

隱瞞隱私的病症

因服用過量壯陽產品導致海綿體腫大的患者, 拒絕透露資訊

因羞於啟齒, 隱瞞病情成為婦科、男科和一些感染科比較常見的現象。 “大夫, 我這個病因不太好說。 ”“其實……我也不知道怎麼感染的。 ”

張國喜指出, 一些涉及病人隱私的病症, 患者在表述時常會有所保留。 但臨床上, 隱瞞可能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和處方決定, 干擾治療效果。 類似的情況還有故意誇大或說輕病情。

張國喜認為, 無論出於什麼目的, 都不應刻意隱瞞關鍵資訊。

若實在不方便談及, 可將最核心病症資訊告知醫生。

如, 自己遇到了什麼問題和障礙, 症狀和疼痛持續多長時間, 對生活的影響程度如何, 用藥後是否有副作用或效果等, 也可帶上近期的診斷書。

4

一問三不知

問:“第一次疼是什麼時候?”答:“就是昨天……不對, 好像前天就不太舒服。 ”問:“你出現這種情況幾次了?”答:“應該不是第一次, 但幾次我也記不清了。 ”

門診中, 這種“一問三不知”的情況時常會干擾醫生的診斷。 “病人提供的有效資訊越多, 我們越容易做出準確的診斷。 如果他們自己說不清, 醫生為了排查可能病因, 難免要開出更多檢查。 ”有些對時間要求極為嚴格的治療, 如溶栓、解毒等, 不準確的資訊可能會直接造成生命威脅。

張國喜提醒,

有中風、心臟病等慢病的患者, 一旦感覺身體不舒服, 必須牢記發病部位和時間, 最好自己做個日常記錄, 就診時帶好。

健康人群平時也要留意自己的睡眠、飲食、意外傷害等情況。

5

總提以前的大夫

“別的醫生和你診斷結果怎麼不一樣?”“以前那個大夫說這個藥得一直吃, 你怎麼給我停了?”

王笑民解釋, 一些疾病的病程發展快速, 前一次和後一次的診斷結果完全不同是有可能的, 且每個醫生臨床經驗不同, 對病情的判斷也會受到影響。 “多聽聽不同醫生的看法是有必要的, 但類似的質疑如果太多, 會破壞醫患信任, 影響醫生的客觀診斷。 ”

張國喜建議, 患者遇到診斷結果不一致時, 可多看幾家醫院, 選擇知名醫院或專科知名醫生就診,

結合此前醫生的診療建議, 請專家幫忙分析利弊, 避免在盲目奔波就診中耽誤病情。

6

盲目自我診斷

血糖過高的大爺因肝膿腫昏迷, 老伴滔滔不絕地教醫生治病

網路搜索越來越簡單, 自我診斷的人也越來越多。 “大夫, 我是腎陽虛, 你給我開點補腎虛的藥吧。 ”“醫生, 我嗓子疼, 給我開點消炎藥吧。 ”還沒等醫生診斷, 已經給自己“確診”的患者就會直接提出要求。

在王笑民看來, 網路讓健康養生資訊更易獲得, 也能讓老百姓學到更多健康知識, 有些老年患者還會積極參加養生講座、買健康類圖書報刊學習, 這些都是好事。 但學習歸學習, 切不可過度“迷信”。

醫學具有很強的專業性, 每個人的病情複雜程度各異, 片面對號入座極易造成誤判。

張國喜強調,任何一個大夫都會比病人經驗多,患者應和醫生正確溝通,把不舒服告知醫生,接下來就把病情放心交給醫生。

如果的確有疑問,建議患者在就診前列個問題清單,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詢問醫生,切忌在未諮詢醫生的情況下擅自用藥。

7

治療半途而廢

治療過程中,有兩種病人常有半途而廢的想法。一種是剛剛看到療效,感覺不錯,就著急著出院停藥;另一種是暫時沒看到療效,就換藥或放棄治療。

王笑民指出,一些感冒、發燒的病人經常是症狀剛見輕就不管了;一些腫瘤、代謝疾病治療週期長,很少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患者也容易放棄。張國喜表示,患者應當對疾病有個基本的認識,初步瞭解病程週期。

通常療程的長短要根據臨床經驗確定,流感、拉肚子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用藥治療,常見婦科病、皮膚病需要3~6個月治療,腫瘤、慢病管理的治療週期則更長。

在治療過程中,大夫可能會結合一些對症措施減輕你的痛苦和提高生活品質,因此,如果有急需解決的病痛,可告知醫生,優先採取措施。

8

不遵醫囑

不打胰島素、不控制飲食,糖尿病患者因不遵醫囑導致病情惡化

怕有副作用私自減藥,複查說不來就不來,把改變生活方式當耳旁風,就連最簡單的按時吃藥,很多病人都做不到。

“病人的依從性對疾病最終痊癒至關重要。”王笑民說,無論是哪種不遵醫囑的行為,都可能拖長病程,阻礙身體康復。

張國喜強調,要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就要相信醫生,遵醫囑是患者必須做到的首要任務,容不得打一點折扣。▲ 片面對號入座極易造成誤判。

張國喜強調,任何一個大夫都會比病人經驗多,患者應和醫生正確溝通,把不舒服告知醫生,接下來就把病情放心交給醫生。

如果的確有疑問,建議患者在就診前列個問題清單,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詢問醫生,切忌在未諮詢醫生的情況下擅自用藥。

7

治療半途而廢

治療過程中,有兩種病人常有半途而廢的想法。一種是剛剛看到療效,感覺不錯,就著急著出院停藥;另一種是暫時沒看到療效,就換藥或放棄治療。

王笑民指出,一些感冒、發燒的病人經常是症狀剛見輕就不管了;一些腫瘤、代謝疾病治療週期長,很少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患者也容易放棄。張國喜表示,患者應當對疾病有個基本的認識,初步瞭解病程週期。

通常療程的長短要根據臨床經驗確定,流感、拉肚子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用藥治療,常見婦科病、皮膚病需要3~6個月治療,腫瘤、慢病管理的治療週期則更長。

在治療過程中,大夫可能會結合一些對症措施減輕你的痛苦和提高生活品質,因此,如果有急需解決的病痛,可告知醫生,優先採取措施。

8

不遵醫囑

不打胰島素、不控制飲食,糖尿病患者因不遵醫囑導致病情惡化

怕有副作用私自減藥,複查說不來就不來,把改變生活方式當耳旁風,就連最簡單的按時吃藥,很多病人都做不到。

“病人的依從性對疾病最終痊癒至關重要。”王笑民說,無論是哪種不遵醫囑的行為,都可能拖長病程,阻礙身體康復。

張國喜強調,要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就要相信醫生,遵醫囑是患者必須做到的首要任務,容不得打一點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