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常見臘八粥的做法大全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 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開始于宋代。 每逢臘八這一天, 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古代天子或諸侯, 在年終時候要舉行祭祀八種自然神靈的儀式, 稱為蠟祭。 蠟祭後來流行到民間, 其習俗至今還有所遺存, 就是臘月初八, 南方的人們要吃臘八飯, 北方的人們要喝臘八粥。

推薦常見臘八粥做法

傳統的甜吃臘八粥的做法:

作法一:

材料:糯米100克、小紅豆100克、葡萄乾、花生仁、蓮子、紅棗、桂圓幹、松子各50克、砂糖300克

1、糯米洗淨, 浸泡一個晚上, 小紅豆洗淨, 浸泡約4小時。

2、小紅豆、蓮子、花生仁放入鍋內加水, 煮到七分熟加入糯米, 再加入紅棗、桂圓幹, 要用調羹不停的攪動,熟時再拌入松子、葡萄乾及砂糖300克即可。

方法二

材料:花生:40克, 黃豆:40克, 薏仁:40克, 紅豆:40克, 紅棗:6--8個, 蓮子:15克, 桂圓肉:30克, 糖:1/2杯, 水:10杯

1、花生、黃豆、薏仁、紅豆洗淨後泡水4*6小時。

2、放入鍋中加水10杯、將豆子煮至軟熟。

3、糯米洗淨加入紅棗煮約25分鐘, 將煮熟之豆子及桂圓一起加入熬煮約20分鐘, 入糖煮開可熄火。

正宗臘八粥

材料:糯米1杯、小紅豆100克、葡萄乾、花生仁、蓮子、紅棗、桂圓幹、松子各50克、砂糖300克

作法:

1、糯米洗淨, 浸泡一個晚上, 小紅豆洗淨,

浸泡約4小時。

2、小紅豆、蓮子、花生仁放入內鍋, 煙葉水6杯, 移入電鍋中, 外鍋加水1杯, 蒸至開關跳起;加入糯米, 外鍋再加水1杯, 續蒸至開關跳起;再加入紅棗、桂圓幹, 外鍋加熱水半杯, 繼續蒸至開關跳起, 再拌入松子、葡萄乾及砂糖300克即可。

鹹臘八粥做法:

鹹味中有豆製品、肉丁或臘腸。

作法:

材料:小米、玉米、黃豆、綠豆、紅豆各2湯匙;配料:碎豬肉約100克, 蓮子、栗子數粒, 鹽少許。

先把各種豆類在冷水裡浸30分鐘, 濾幹;蓮子去心, 栗子去皮;水燒滾, 先將豆類放入煮約15分鐘, 再放入其他材料, 水再滾後用慢火煮約45分鐘即成。

食療臘八粥

原料:桂元肉10克、銀耳10克、玉竹15克、枸杞10克、蓮籽5粒、大棗5粒、葡萄乾10克、粳米30克。

製作方法:先將蓮籽和玉竹加熱煮爛, 然後把其它六味原料一起入鍋,

加熱煮熟直至變成粥狀, 即可食用了。

健脾胃的臘八粥

[原料]芡實、薏仁米、白扁豆、蓮肉、山藥、紅棗、桂圓、百合各6克、粳米150克

[做法]先取上述八藥煎煮40分鐘, 再加入大米繼續煮爛成粥。

[用法]分頓調糖食用, 連吃數日。

[作用]健脾胃, 補氣益腎,

養血安神。 適用於失眠以及體虛乏力虛腫、泄瀉、口渴、咳嗽少痰等。

中醫提醒:臘八連接小大寒 最宜吃當歸枸杞燉羊肉

民間有“臘七臘八, 凍掉下巴”的說法, 雖然有點誇張, 但足見人們對於寒冷臘八時節的感受。 北京中醫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王國瑋指出, 一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小寒、大寒兩個節氣裡還夾著臘八。 中醫認為, 寒為陰邪, 是冬季的主氣, 易傷人體陽氣, 因此養生的關鍵是“養腎防寒”。

營養專家提醒, 煮臘八粥一定要注意兩點, 第一就是時間, 一般熬制50到60分鐘為宜, 而且是先中火後文火。 另外一點就是食材的比例, 一般是一半的大米或者糯米, 剩餘一般是輔料為宜。

臘八粥有這麼多講究, 那麼吃臘八蒜應該注意什麼呢?

中醫養生專家表示, 胃不好的人少吃或者不要吃, 會損傷胃粘膜, 引發慢性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