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洗完手后不干手容易滋生細菌

人們常通過洗手來抑制細菌傳播, 但許多人往往忽略了洗完后使手變干的步驟, 使得洗手的效果減弱。 英國的一項新研究顯示, 選擇讓手變干的正確方法有利于防止手上殘留的細菌傳播到別處。

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應用微生物學雜志》上報告說, 洗手是有效去除細菌的方法, 但還不能消滅所有細菌, 如果隨后不設法讓手正確變干, 殘留的細菌很容易在濕潤環境中繼續傳播, 因此讓手變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

由于保持手部衛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細菌從手上傳播到所拿的食物等物品上,

研究人員專門設計了實驗, 以評估讓手變干的各種方法對細菌傳播的影響。 即先請志愿者觸摸生肉沾上細菌, 隨后洗手并采取不同方法讓手變干, 在這一過程的每個階段都把手在培養皿上按一下, 爾后再檢測會留下多少細菌。

結果顯示, 在使用紙巾、借助各種“干手機”等方法中, 使用紙巾擦手最為有效, 在如此讓手變干后, 通過接觸而傳播到培養皿上的細菌數量減少幅度最大。

而“干手機”的效果取決于如何使用, 有些“干手機”用暖空氣將手烘干, 常要求搓手以加快水分蒸發, 還有的機器用高速氣流將水吹干。 研究人員發現, 與洗手過程中搓手有更好的除菌效果不同, 在烘干手部的過程中如果搓手,

那么會將原來隱藏在皮膚深處未被洗掉的細菌帶到手的表面, 這樣的手在干燥后接觸培養皿時, 會留下更多細菌。

但如果手在“干手機”中靜止不動, 那么手部干燥后在培養皿上留下的細菌數量與使用紙巾差不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