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對酒當歌,胃腸難受

適逢年底, 佳節臨近, 總少不了聚會喝酒。 少量飲酒有益健康, 但是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全身多器官病變, 尤其會傷害消化系統。

1.脂肪肝、肝炎、肝硬化。 研究表明, 過量飲酒會導致一系列肝臟系統疾病, 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 酒精(學名是“乙醇”)攝入量大於30克/天, 發生肝硬化的風險增高。 約90%的大量飲酒者可見肝脂肪變。 攝入的酒精大部分由肝臟代謝。 酒精進入肝細胞後經氧化變為乙醛。 酒精和乙醛都具有直接刺激、損害肝細胞的毒性作用, 能使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 甚至壞死。 大量飲酒導致的肝臟損傷初期表現為脂肪肝,

若不加以控制和干預, 可發展成為酒精性肝病, 甚至肝纖維化、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 因此, 長期飲酒的朋友, 如果發現轉氨酶升高, 腹部超聲或CT提示脂肪肝, 應該引起警惕。 控制飲酒, 及時就診。

2.胰腺炎。 胰腺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 可分泌多種消化酶和激素。 胰酶在胰腺內被啟動後, 就會引起胰腺組織自身消化、水腫、出血、壞死, 導致急性胰腺炎。 主要特徵是腹痛, 常位於中上腹, 向腰背部放射, 彎腰或俯身可緩解, 伴有噁心、嘔吐、發熱和血中胰酶升高。 酒精能啟動消化性酶原, 大約30%的胰腺炎由飲酒引起。 胰腺炎程度輕重不等, 輕者可自愈, 少數重者的胰腺出血壞死, 常繼發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

病死率高。 酒後出現腹痛的朋友應警惕急性胰腺炎的可能。

3.消化性潰瘍。 大量飲酒是消化性潰瘍的高危因素。 酒精在胃內瀦留, 與胃、十二指腸黏膜直接接觸, 可引起黏膜糜爛和上皮細胞脫落壞死。 酒精還會刺激胃酸分泌, 加劇黏膜損傷, 引起急性胃炎。 長期攝入酒精會降低營養吸收, 還會增加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腫瘤的發生率。 平時愛“喝兩口”的朋友更應少飲烈酒, 不空腹飲酒。 如有胃部不適不能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