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又抑鬱又躁狂警惕雙相障礙 青春期是發病高峰

青春期是雙相障礙的發病高峰, 起病時間平均比抑鬱症患者早十年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黎蘅、何家)時而情緒高漲, 覺得自己天下無敵, 什麼都能搞定;時而迷失而消沉, 高度懷疑自己存在於這個世上的意義, 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這種“情緒過山車”對於普通人來說很難理解, 而對於雙相障礙患者來說, 卻經常會在這種情緒的兩極之間搖擺。

研究顯示, 雙相障礙是一種自殺率極高的心理疾病, 同時由於社會對於這種心理障礙的認知率很低, 很多患者一直被誤診, 或者完全沒有得到規範治療。

又抑鬱又躁狂

自殺率是普通人十倍

提起梵古, 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有著精神疾病的天才畫家——他患的就是雙相障礙。 為加強大眾對雙相障礙的認知, 國際上將每年3月30日梵古的誕辰定為世界雙相障礙日。

雙相障礙指臨床上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 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 首次多為抑鬱發作, 往往一至數次抑鬱發作後再出現躁狂或輕躁狂發作;躁狂發作時, 表現為情感高漲、言語增多、活動過度;抑鬱發作時, 則會情緒低落、思維緩慢、活動減少。

雙相障礙具有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及低診斷率和低治療率的特點。 深圳市康寧醫院副院長榮晗教授介紹說:“這種疾病的危害非常大, 主要體現在它的高復發率、高自殺率和高共病率。

疾病中有超過90%的患者反復發作;它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巨大損害, 最惡劣的後果就是高自殺率, 患這種病的人自殺率是普通人群的10倍。 ”研究發現, 雙相障礙患者中25%~50%曾有過自殺行為, 而11%~19%自殺身亡。

發病高峰集中於

青少年時期

和很多精神障礙一樣, 雙相障礙發病有內因和外因。 內因與遺傳有關, 其遺傳的貢獻度大概在70%~80%。

而與其他疾病不同的是, 雙相障礙發病年齡高峰集中在15~19歲。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院長王剛教授介紹:“雙相障礙相對於抑鬱症有一個特點, 起病時間平均比抑鬱症患者早十年。 臨床用一個單一的指標, 能讓醫生高度關心這個人是不是雙相障礙, 就是年齡。 ”

王剛提到雙相障礙防不勝防。

那麼哪些孩子患上雙相障礙的概率更大呢?王剛提醒:“有這種家族史的人要多關注, 特別是青少年時期。 ”

然而, 15~19歲的孩子出現叛逆屬正常現象, 怎麼去區分青春期的叛逆是不是雙相障礙呢?

榮晗表示:“要根據症狀來判斷。 對這類孩子, 我們需要對他進行非常詳細的精神檢查, 並會詢問其家族遺傳病史, 以及觀察孩子精力旺盛的程度, 還有其他相關的影響因素等, 綜合鑒別躁狂的表現。 ”

治療困難

但明確可治癒

“目前來說, 雙相障礙的治療很多時候不夠規範, 往往被醫生誤診, 治療難度也比抑鬱症大。 ”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雙相障礙協作組組長方貽儒教授表示。

不過好消息是,

雙相障礙是一個可以明確被治療好的疾病, 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 可以緩解症狀, 控制病情, 讓患者回歸社會。 方貽儒介紹說, 目前臨床上針對雙相障礙有一類治療藥物, 叫“心境穩定劑”。 此外, 還有包括電療、磁療在內的物理治療以及心理治療。 他強調:“在整個雙相障礙治療中, 心理治療非常值得重視。 很多雙相障礙病人, 往往會有一些人格的問題, 包括人際交往中的問題, 這種問題有時候靠藥物很難達到非常有效的效果。 只有結合心理治療, 才會使病人認知自己的狀況, 改變自己的一些行為模式, 從而有效治療雙相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