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頸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 老年疾病的發病率也相應增多, 尤以心、腦血管疾病居多。 我們都知道要想更好的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我們就要及時進行疾病的檢查。 心、腦血管疾病中, 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疾病出現的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 心、腦血管疾病就是針對這一因素作的檢查。 因此我們就要認識這一檢查的重要性。 那麼到底頸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重要性是什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權威的專家是怎麼樣解答這一問題的吧。

1、超聲檢查方法:採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探頭頻率5.0~10.0 MHz, 受檢者取仰臥位, 雙肩墊枕, 頭略後傾, 由頸動脈根部從長軸和短軸兩個方向顯示頸總動脈、頸總動脈分叉處及頸內動脈的結構, 觀察並記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有無粥樣斑塊及斑塊的類型、有無管腔狹窄及程度。 內―中膜測量部位:頸總動脈距離分叉處1.5 cm處測量遠場血管壁的IMT厚度3次,

取平均值。 判斷標準:在縱斷面進行測量, 內―中膜厚度(IMT)正常時

2、根據斑塊超聲徵象分為扁平斑塊、軟斑塊、硬斑塊及潰瘍型斑塊。 一般而言, 軟斑塊和潰瘍型斑塊最不穩定, 也稱易損斑塊, 易發生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 從而成為腦梗塞的重要栓子來源。

3、檢查結果與治療:對血管壁內膜增厚、存在斑塊及血管管腔狹窄率在50%以下者, 一般用藥物治療。 常用藥為他汀類藥物、通心絡膠囊、銀杏葉滴丸等, 作用是預防和控制血管壁內膜進一步增厚, 固定斑塊或使斑塊縮小甚至消失。 對於血管管腔狹窄率50%以上者, 且經常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或血管管腔狹窄率70%以上者應做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或支架術處理。

4、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變性、鈣化和纖維組織增生後形成粥樣斑塊而引起的全身性病變, 粥樣斑塊形成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明顯特徵, 可反映動脈粥樣硬化程度。 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腦血管疾病有密切的關係, 在腦卒中及一過性腦缺血的發生、發展中起著極大作用。 近年來高分辨力超聲技術對頸動脈探查的應用, 使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得以廣泛研究, 專家認為糖尿病病人、高血壓病人、高血脂症病人、有多年吸煙或飲酒史、年齡較大者(一般50歲以上)為高危人群, 即使沒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臨床症狀(如頭暈、頭痛、肢體麻木、肢體感覺障礙等), 也應該重視頸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檢查,

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5、國外研究表明頸動脈病變與主動脈、冠狀動脈等全身重要血管病變有著很好的相關性, 頸動脈為動脈硬化的好發部位, 其硬化病變的出現往往早於冠狀動脈及主動脈, 而頸部動脈位置表淺, 便於超聲檢查, 是用於評價動脈粥樣硬化的視窗。

頸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重要性是什麼?以上就是專家介紹的相關的內容。 定期行頸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及時瞭解是否有動脈粥樣硬化, 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避免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最後也祝大家都能擁有一個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