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認識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多見於中老年人。 從關節軟骨開始, 逐步累及骨質、滑膜、關節囊及關節其他結構的退變性、炎性、變形性慢性疾病。 除此名外, 還有變形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等名。 根據有無局部原因存在, 臨床分為特發性和原發性骨性關節炎兩類;而二者晚期結果相同。 繼發於創傷者叫創傷性關節炎。

膝關節是全身最複雜的關節

膝關節有骨性結構、半月板、韌帶(前後交叉韌帶、內外側副韌帶、髕韌帶、支持韌帶、膕斜韌帶、弓狀韌帶)、關節囊(包括髕下脂肪墊、滑膜)和有關肌肉等構成。 有21個關節面、3個關節腔。

兩個最長骨之間, 杠杆臂最長, 受力最重, 勞損和損傷的機會居各關節之首。

膝關節的髕骨關節負荷最大, 髕骨之間的壓力, 為向上下牽拉髕骨之二力的向量。 屈膝30度時, 其間負荷等於1個人的重量;屈膝60度時為4個體重;屈膝90度時為體重的6倍。 人平地行走, 髕骨間負荷為體重的1.5倍;上下樓約為3.3倍;下蹲站起時可達體重的8倍。 故髕骨軟化發生率極高。

人體生長最活躍的部位:骨骺是骨的生長部位。 膝關節的兩個骨骺占下肢生長的65%。 故膝關節又是骨腫瘤、畸形、骨病的高發區。

病因尚未完全安全明瞭。 但已明確與下列因素有關:

年齡:中老年人多見;性別:女性多, 可能與內分泌有關;體重:肥胖、超重者, 多見;勞損;外傷;疾病;其他:如氣候、遺傳、營養、先天等因素有關。

病理過程為軟骨退變

關節病變的本質的退變, 基本病理過程為軟骨, 退變, 骨質破壞與增生, 以及其他組織的病損。 在臨床和病理上可見如下表現:

1. 關節炎:關節面破壞、增生、關節間隙變窄、變形等:

2. 骨刺、骨贅;

3. 軟組織病損:滑膜炎;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等的痙攣、攣縮、粘連、硬化、鈣化等;滑囊炎;髕下脂肪墊炎;

4. 膝畸形:膝內翻;膝強直;髕骨外上移等;骨質疏鬆。

臨床表現主要為痛、腫、畸形等

膝痛:多為全膝痛, 程度不一, 從不痛、輕度痛、重度痛到劇烈痛。 還有負重痛, 撐起, 撐坐, 跌坐, 上下樓痛, 下蹲痛等。 痛還與氣溫、氣壓、情緒等有關, 固有老寒腿一說。

腫脹:源於滑膜炎的積液、滑囊炎、滑膜或脂肪墊肥厚等。

畸形:多為膝內翻(致內側副韌帶攣縮)。 髕骨外上移(股內外側肌牽拉失衡)。

功能障礙:運動異常, 如打軟、跪落感、失穩感、摩擦感、交鎖(關節內游離體致等)、彈響等;僵硬, 強直(因為關囊攣縮、關節內外粘連、髕骨活動度減少, 口繩肌攣縮等)。

X片:關節間隙變窄(正常4mm, 小於3,60Y以上小於2mm), 骨刺、骨質疏鬆、畸形等。

膝關節的治療

1. 關節腔清洗:用生理鹽水, 交鎖征或摩擦感重者用。

2. 針刀松解:因有內外側副韌帶損傷、髕骨及脛股間病損、髕韌帶及髕下脂肪墊損傷、滑囊炎等並病損等, 其針刀處置同前。 但還應加上對雙膝眼和畸形的處理。

3. 透明質酸鈉, 關節腔內注射。 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以防感染。

4. 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