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大通丸的功效與作用

疾病發生的時候真的是很可怕的, 人們總是為自身的健康狀況擔憂, 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時積累一些醫藥知識以備不時之需, 中藥方劑由於對人體的副作用極小, 成為了首選。 大通丸就是這樣的一種, 你對它瞭解嗎?

【處方】 甘草8兩(微炙), 川烏頭8兩(炮, 去皮臍尖), 寒水石2斤(用瓷盒盛, 以炭火10斤煆過, 火盡為度), 肉桂(去粗皮)3兩, 荊芥穗3兩, 藿香葉(去土)3兩, 薄荷葉(去土)3兩, 天南星(炮)3兩, 甘松(去土)3兩, 槁本(洗去土, 切, 焙乾)3兩, 香白芷3兩, 麻黃(去根不去節)3兩, 烏藥3兩, 沒藥(別研)3兩, 天麻(去苗)3兩, 川芎3兩, 牛膝(水洗, 細切, 焙)3兩, 乳香2兩(別研)。

【制法】 上為細末, 合和勻, 糯米糊和成劑, 每1兩作15丸。

【功能主治】 卒中不語, 口眼㖞斜, 左癱右瘓;傷風頭疼, 夾腦風, 四肢頭面虛腫, 風熱腫痛;胸膈痰實, 眩暈昏悶;渾身瘙癢, 皮膚癮疹;下髒風攻, 耳內蟬鳴, 腰腳疼痛;風毒攻眼, 冷淚昏暗;婦人血氣攻注疼痛。

【用法用量】 男子、婦人一切風疾, 每服1丸, 磨化, 茶、酒任下;卒中風不語, 口眼㖞斜, 左癱右瘓, 煨蔥、酒送下;傷風頭疼, 夾腦風, 生蔥、茶送下;四肢、頭面虛腫, 炒豆淋酒送下;風熱腫痛, 生薑、薄荷汁同調酒送下;胸膈痰實, 旋運昏悶, 臘茶清送下;渾身癮疹, 蜜湯送下;下髒風攻, 耳內蟬鳴, 煨豬腰子細嚼, 溫酒送下;腰腳疼痛, 乳香酒送下;風毒攻眼, 冷淚昏暗, 菊花茶送下;幹濕腳氣, 木瓜酒送下;婦人血氣攻刺,

當歸酒送下;血風疼痛, 醋湯送下, 不拘時候。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一

【處方】 生地2錢, 樸消1兩, 沒藥5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血灌瞳仁。

【用法用量】 酒調下。

【摘錄】 《良朋彙集》卷五

【處方】 雄黃2兩, 雌黃2兩, 密陀僧1兩, 紫石英2兩, 朱砂3兩, 黃丹5兩, 定粉1兩, 曾青3兩, 鉛霜2兩, 水銀2兩, 金箔50片, 銀箔50片, 生金屑1兩, 生銀屑1兩, 磁石1兩, 滑石半兩, 綠礬半兩, 白礬1兩, 硫黃1兩(並水銀結為砂子), 以上藥都細研, 入1固濟了瓶子中, 瓶蓋上鑽1小竅子, 用出陰氣;初以炭火半斤, 去瓶子3寸養3日, 便以鹽泥塞其上竅子, 以炭火5斤, 燒令通赤, 便去火放冷, 於淨地上鋪紙3重, 將藥末勻攤在上, 以盆蓋之, 4畔以土擁閉, 經三伏時, 出火毒畢, 研令極細, 入後藥末:豬牙皂角3分(去黑皮, 塗酥, 炙令微焦, 去子),

伏龍肝半兩, 香墨1兩, 丁香半兩, 檳榔半兩, 木香1兩, 白僵蠶1兩(微炒), 蟬殼半兩, 幹蠍1兩(微炒), 白花蛇2兩(酒浸, 炙微黃), 蛇蛻皮半兩(炙微黃), 龍腦半兩(細研), 麝香半兩(細研)。

【制法】 上為末, 入龍腦、麝香, 並前石藥, 都研令勻, 以麵糊為丸, 如楝實大。

【功能主治】 一切風。

【用法用量】 每服1丸, 以薄荷酒研下。

【注意】 忌生血物。

【摘錄】 《聖惠》卷二十五

【處方】 熟幹地黃(焙)半斤, 天門冬(去心, 焙)1兩半, 白術(銼)1兩半, 乾薑(炮)1兩半, 當歸(切, 焙)1兩半, 石斛(去根)1兩半, 甘草(炙, 銼)1兩半, 肉蓯蓉(酒浸, 去皺皮, 切, 焙)1兩半, 芍藥1兩半, 人參1兩半, 大黃(銼, 炒)1兩半, 紫菀(洗)1兩半, 白茯苓(去黑皮)3分, 杏仁(湯浸, 去皮尖雙仁, 炒)3分, 防風(去叉)3分, 麻仁(生研)3分, 白芷半兩, 蜀椒(去目及閉口, 炒出汗)1兩。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煮棗肉合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虛勞, 心腹積聚, 脅肋刺痛, 肌體羸瘦, 不欲飲食;及八風十二痹, 氣血不榮。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 米飲送下, 1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

【處方】 金釵石斛1兩, 牛膝1兩(酒浸), 大附子2個1兩(去皮臍), 乾薑3分(炒), 豆蔻4個(去殼, 面煨), 檳榔4個, 木香1分, 菊花2兩, 硫黃1分, 白花蛇(酒浸, 去皮骨)2兩, 枸杞子2兩(九蒸九曬, 炒)。

【制法】 上為細末, 以酒煮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丈夫腎臟風, 上攻下注, 腳膝疼痛生瘡;及小便膀胱宿冷, 滯氣攻刺腹脅;並婦人血風攻注, 腰膝拘攣;風走注, 身體疼痛, 榮衛凝澀。

【用法用量】 《聖濟總錄》:每服二十丸, 空心溫酒送下;如作細散, 每服錢半匕, 溫酒、粥飲任調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三十二引《博濟》

【處方】 川烏頭2兩(炮裂,

去皮臍), 砒黃1分(細研), 巴豆1兩(去皮心, 研, 紙裹壓去油), 芫花1兩(醋拌, 炒令黃), 杏仁1兩半(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麝香1錢(細研), 黃丹1分(炒令紫色), 豬牙皂莢1兩(去黑皮, 塗酥, 炙令焦黃, 去子), 自然銅1兩(細研, 別用)。

【制法】 上為末, 入研了藥令勻, 用黑豆面為丸, 如綠豆大, 以研了自然銅末滾過。

【功能主治】 症瘕。

【用法用量】 每服3丸, 空心煎生薑、橘皮湯送下。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處方】 幹地黃8兩, 天門冬6兩, 乾薑6兩, 當歸6兩, 石斛6兩, 肉蓯蓉6兩, 白術6兩, 甘草6兩, 芍藥6兩, 人參6兩, 麻子仁半兩, 大黃5兩, 黃芩5兩, 蜀椒3升, 防風4兩, 紫菀5兩, 茯苓3兩, 杏仁3兩, 白芷1兩。

【制法】 上為末, 白蜜、棗膏為丸, 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 補虛益精。 主五勞七傷。

【用法用量】 空腹服1丸, 每日3次。

【摘錄】 《千金》卷十九

以上就是對大通丸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 當然了日常如果要用藥的話, 最好可以諮詢一下相關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