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

白術是中藥裡比較常見的一種藥材了, 那麼白術都有哪些養生功效呢?日常白術都在哪些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呢?一起來簡單的瞭解一下白術吧。

【英文名】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別名】 於術、冬術、浙術、種術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 白術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乾燥 根莖 。 冬季下部葉枯黃、上部葉變脆時採挖, 除去泥沙, 烘乾或曬乾, 再除去鬚根。

【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的肥厚團塊, 長3~13cm, 直徑1.5~7cm。 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 有瘤狀突起及斷續的縱皺和溝紋, 並有鬚根痕, 頂端有殘留莖基和芽痕。 質堅硬不易折斷, 斷面不平坦, 黃白色至淡棕色, 有棕黃色的點狀油室散在;烘乾者斷面角質樣,

色較深或有裂隙。 氣清香, 味甘、微辛, 嚼之略帶黏性。

【鑒別】 (1) 本品粉末淡黃棕色。 草酸鈣針晶細小, 長10~32μm, 不規則地聚集於薄壁細胞中, 少數針晶直徑至 4μm。 纖維黃色, 大多成束, 長梭形, 直徑約至40μm, 壁甚厚, 木化, 孔溝明顯。 石細胞淡黃色, 類圓形、多角形、長方形或少數紡錘形, 直徑37~64μm。 薄壁細胞含菊糖, 表面顯放射狀紋理。 導管分子短小, 為網紋及具緣紋孔, 直徑至48μm。

【炮製】 土白術 :取白術片, 用伏龍肝細粉炒至表面掛有土色, 篩去多餘的土。 每100kg白術片 , 用伏龍肝細粉20kg。

【性味】 苦、甘, 溫。

【歸經】 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氣, 燥濕利水, 止汗, 安胎。 用於脾虛食少, 腹脹泄瀉, 痰飲眩悸, 水腫, 自汗, 胎動不安。 土白術健脾, 和胃, 安胎。 用於脾虛食少, 泄瀉便溏,

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 6~12g。

【摘錄】 《中國藥典》

【出處】 陶弘景

總得來說白術的作用是相當大的, 也正是因為白術具有如此多的養生功效, 因此日常生活中應用到白術養生的地方可以說也是相當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