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剖宮產媽媽懷二胎子宮風險高嗎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 高羽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通訊員 簡文楊

對於生第一個孩子是剖宮產的媽媽們來說, 在備孕第二胎時肯定會有這樣的疑問:大寶剖, 二寶一定要剖嗎?會不會有子宮破裂的風險?懷孕期間有無特別注意事項。 針對這部分媽媽非常關心的問題, 羊城晚報記者特別採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產科副主任醫師高羽。

剖宮產分兩種, 你是哪種?

——子宮下段切口再次懷孕子宮破裂風險低

第一胎是剖宮產, 那麼第二胎懷孕時是否有子宮破裂的風險?高羽解答說,

這要看當年剖宮產的方式是哪一種。 目前, 剖宮產有兩種手術方式。 大部分媽媽採用的 是子宮下段處的橫切口(腹壁切口與子宮切口可能不一致, 例如腹壁切口是下腹縱形, 而子宮切口是下段橫行或反之), 如果當年採取這種手術方式, 再次懷孕時出 現子宮破裂的風險並不高, 僅有1%-2%。 因為子宮下段這個位置比較特殊, 其彈性非常好, 擴張能力很強, 即使被拉到很薄也不容易破裂。 高羽介紹, 她在手術 中曾看到有的媽媽子宮下段已經薄得只剩下一層膜, 羊水和胎兒都能清晰可見, 但子宮壁卻沒有破裂。

另一種手術方式叫做“古典式剖宮產”, 即在宮體上有縱向切口, 或者是宮體上的縱向切口再加子宮下段的橫向切口,

即切口呈倒“T”形。 如果遇到前置胎盤或者寶寶是臀位、橫位元等特殊情況時, 醫生可 能採取這種手術方式。 對於第一胎是這種手術方式的, 再次懷孕時發生子宮破裂的風險相對要高, 可達到10%。

產檢時該做什麼?

——低風險媽媽仍可嘗試順產!

產檢時該做什麼?

——低風險媽媽仍可嘗試順產!

對於頭胎是剖宮產媽媽, 再次懷孕後, 產檢期間該注意什麼?高羽解答說, 無論第一次剖宮產是哪種手術方式, 再次懷孕後都建議她們更早來產檢, 產檢時要帶齊 上次手術的詳細資料, 説明醫生進行評估。 這些媽媽需要較早開始做B超檢查, 看胚胎的位置是否在上次手術的疤痕處, 如果胚胎的位置剛好在疤痕處, 那麼孕期發 生子宮破裂和胎盤植入的風險就會增高。

對於子宮破裂風險高的准媽媽, 醫生會建議她在孕期要控制好自己的體重和胎兒的大小, 避免胎兒過大 和羊水過多。 整個孕期的產檢都要更加密切, 必要時甚至需要借助MR檢查判斷子宮壁的厚薄。 在孕晚期需要提早入院, 一旦胎兒成熟要儘早進行剖宮產。 一般來 說, 第二次手術的切口會避免與第一次手術切口重疊, 這樣更有利於傷口的癒合。

生大寶時是剖宮產, 但懷上二寶後醫生評估子宮破裂的風險比 較低, 那麼這部分媽媽分娩時仍可嘗試順產, 並不是第一胎剖, 第二胎就一定剖。 高羽提醒說, 這部分媽媽如果想成功順產, 在整個孕期也同樣需要控制好自己的體 重, 孕期仍要定期檢測上次手術疤痕處的子宮壁厚薄和彈性情況。

子宮破裂

更常見於這些女性

——做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手術的

高羽提醒說, 在臨床上發生子宮破裂的病例中最常見的並不是第一次生育是剖宮產的女性, 而是在此次懷孕前做過與子宮相關的腹腔鏡手術, 比如做過子宮肌瘤剔 除術的女性, 這部分占到子宮破裂病例的80%。 實際上, 這部分女性第一次分娩就屬於子宮破裂的高風險人群。 高羽解釋說, 現在很多手術都是在腹腔鏡下進行, 和開放式手術相比, 腹腔鏡手術創傷小, 病人恢復快, 但是腹腔鏡操作受空間、視野以及器械的限制, 在子宮壁縫合時不能做到開放式手術那麼細膩。 開放式手術 中, 醫生可以把子宮壁分層縫合,

而腹腔鏡手術中基本上是單層縫合。 那麼這部分女性懷孕後, 子宮壁的張力會受到影響, 發生破裂的風險也就較高。

高羽建議這部分女性, 最好在懷孕前就諮詢醫生, 將手術及宮腔治療的詳細資料提供給醫生。 如果是做試管嬰兒, 尤其要避免雙胎或多胎妊娠, 一旦懷孕整個孕期需要密切監控, 胎兒成熟後要儘早進行剖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