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神經痛
中間神經痛這種情況主要是指面部中樞神經疼痛, 發病的部位是耳朵的深部以及外耳道后壁, 發病率是非常低的,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這種疾病的表現癥狀, 錯過了最佳的調理時間。 中間神經痛是指面部神經根前庭神經連接的位置, 這個位置出現疼痛是因為神經無法連接引起的, 大家可以了解它的發病原因。
中間神經痛也被稱為中間神經痛或者原發性耳痛, 是一種十分罕見的面部疼痛類型, 具有疼痛位于耳朵深部和持續幾秒或幾分鐘的斷續發作特征。 這種神經痛綜合征常常被外耳道后壁的感覺或機械刺激所觸發。 迄今為止在報道的該病病例不到150例, 因此關于該病的發病率、診斷、和治療的精確數據仍然不可知。
中間神經的命名來源于其位于面神經和前庭上神經之間。 它首先在1563年被確定, 1977年Heinrich August Wrisberg將之命名為“面神經的中間支”。 這個神經常被稱為Wrisberg神經, 輸送副交感神經纖維到淚腺和鼻腭腺, 傳輸來自舌和外耳及鼻子的不同的皮膚區域的感覺信息。 它走行在面神經的運動成分旁邊, 被認為是這個神經的一部分。
中間神經包含來源于三個不同核團的纖維:①來自上唾液腺的副交感促分泌纖維;②來自延髓味核(孤獨核上極)的感覺纖維;③來自三叉神經脊束背部的皮膚感覺纖維。
特殊的感覺傳出纖維傳遞來自舌的前2/3、口底、部分上顎等處的味覺感受器的神經沖動,
中間神經和面神經運動支的行程可以被分為腦池部、內聽道部、迷路部、顱外部。 中間神經按照與位聽神經和面神經的關系被分為三段, 三段中的每段的平均長度接近2cm。 第一段緊貼位聽神經的根部, 第二段獨立走行于面聽神經之間, 第三段在內聽道內加入面神經運動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