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中醫利水滲濕藥——玉米須

玉米須

玉米須為花柱頭, 細長絲團質輕柔,

鮮時黃綠幹黃白, 利尿退腫降血壓。

[來源] 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玉米)Zea mays L.的花柱及柱頭(苞須)。

[產地] 全國各省區均產。

[採收] 秋季收穫玉米時採集, 曬乾或烘乾。

[藥材形性] 花柱呈細長絲狀, 長約11-25cm, 直徑0.2-0.3cm。 鮮時黃綠色, 淡綠色至黃褐色, 幹後黃白色或淺棕色。 質極輕。 氣微, 味淡甘。

以身幹、色黃褐、無泥雜音為佳。

[炮製] 原藥揀去雜質, 篩去灰屑, 切2-3cm長段, 常纏結成團, 曬乾。

[成分] 含B一穀甾醇、糖類、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草酸、維生素K、無機鹽(以鉀鹽為多)等。

[性味、歸經] 甘平, 入膀胱、肝、膽經。

[功用] 利尿退腫, 利膽退黃, 降糖, 止血。 用於腎炎水腫、小便不利、血淋;膽結石、濕熱黃疸、高血壓, 糖尿病等。

[處方名] 玉米須 玉黍須 包米須

[用量、用法] 10-30克, 煎服。 鮮用加倍。

[保貯] 放竹簍或其它容器內, 置乾燥處, 防黴、防蛀、防塵。